2020-09-04
“深圳设计40年”系列活动由深圳设计周暨环球设计大奖组委会主办、深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发展办公室指导。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SGDA)作为承办单位,邀请了深圳众多业界专家和机构合力打造。
“深圳设计40年”系列活动,涵盖三大版块:辉煌成就(展览)、卌年征程(访谈)、深圳价值(文献)。
52位讲述者
和深圳设计的故事
深圳虽然年轻,但设计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繁花竟放的深圳设计生态之下,是一代又一代从全国各地汇聚于此的设计师、一个又一个关于设计与创新的鲜活故事。
“卌年征程”由52个深度访谈视频构成,涵盖设计观察、视觉设计、工业设计、时尚设计以及空间设计五大细分专业板块。
访谈者中有年逾70的第一批深圳拓荒者,也有90后崭露头角的新生力量;有蜚声国际的专业设计师,也有深耕产业的行业协会组织者、企业家,以及从事专业研究的设计观察者。正是他们的讲述,让我们在宏大叙事之外,有机会捕捉到许许多多有血有肉、真实动人的细节,无数个这样的细节,揭示了关于深圳设计的一切答案。
标志性、里程碑的事件是1992年首次举办的“平面设计在中国”展。从92展到07展,这一时期的“平面设计在中国”经历了建设、发展、规范化的阶段,并逐步在深圳、中国乃至全球确立了其先锋地位。除此之外深圳的各种展览也蓬勃开展,为设计之都的建设营造着气氛。
由于深圳在设计领域的氛围和优势是国内其他城市所无法比拟的,所以“栽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全国各地的设计人才也纷纷南下。1988年,设计师陈绍华从西安来到深圳之后,先成为万科的设计总监,1992年成立深圳陈绍华设计有限公司。韩家英、张达利等西安美院的毕业生后来也纷纷来到深圳。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毕业生曾军、杭州西子湖畔的中国美院毕业生毕学锋也来到深圳,让深圳的平面设计界汇聚了中国最优秀的几所美术学院的杰出人才。加上此前从湖南来的龙兆曙等人,中国从东部到西部,众多优秀设计师都聚集深圳,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开启了自己的设计历程。他们的到来使得优秀人才形成集聚效应,深圳设计力量逐步形成,也是深圳设计传奇至今且经久不衰的重要竞争力。
—
“卌年征程”(访谈)-视觉设计(上),我们特别邀请到了亲历平面设计历史大浪潮的六位大咖: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学术委员王粤飞、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学术委员陈绍华、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学术委员韩家英、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学术委员毕学锋、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学术委员张达利、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学术委员黑一烊,结合他们个人的亲身经历,倾情讲述深圳平面设计的萌发、演变和新生。
王粤飞
Wang Yuefei
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 学术委员
我们不是加入这个行业,我们是“启蒙运动”的推动者,“平面设计”这个词就是从深圳开始的,大张旗鼓地、正儿八经地把“平面设计”四个字给弄出来,这之前我还没有发现有任何史料去证明“平面设计”更早的提法。
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SGDA)实际上也是一个全国性的协会,不局限于深圳,除了没有国际会员之外,中国有成就的设计师、年轻的设计师都在这个协会里面,大家都能够看到的。协会这么多年下来手里握着一把巨剑“平面设计在中国”,它真的是灯塔,照亮了很多年轻的设计师,大家对它充满了一种尊敬,充满了一种敬仰。更直接地说是向设计致敬,是向创作,发自内心的、挖掘灵魂深处的一种美好的致敬,这是平面设计在之前三四十年当中的一种思考,也是我们几十年来所研究的以美学为立场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鼓舞了很多人前赴后继,虽然我们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协会还是一波一波地往前传,这是令人鼓舞的事情,令人高兴的事情,也是令人安慰的事情。
而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设计师都应该保持自己的清洁,保持着我们个人的灵魂中的干净,保持着我们自己有独立思想质疑真理的态度,这个很重要。
你要知道一个职业和一个爱好二者合一,做着你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然后又把钱挣了,这个真的是八辈子交的好运。关于协会,我觉得已经走向了一个年轻人的轨道,我相信未来也是一直这样走下去,能够把它担当起来,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希望协会的成员越来越多,他们能够担起重任,能够表现自我,能够把这个大旗一直扛下去。希望未来深圳这个城市能够容下更多的设计师。
—
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 学术委员
来深圳说起来已经有31年了,我是88年来的。刚来深圳有一次坐错了车,坐到和平路那一站,车窗外面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小店,玻璃幕墙、上面还有一个电子钟,我就下车了,看到上面写着“深圳国际展览馆”就决定进去看看,(里面是早期万科的办公室)。万科当时规模不大,也就几十号人,当时我把很多代表作和获奖证书的照片都弄一个小相册揣口袋里,然后把相册掏出来,对方负责人一看全国美展金牌、金鸡奖,立马眼睛一亮,然后就跟我讲“你来万科吧”。当时万科还不叫万科,后来我去了以后才改的万科,就这样在万科干了四年。
GDC平面设计在中国是一个很好的平台,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它是年轻设计师的展示平台,也是大家互相学习、交流的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设计是永远无止境的,在大家交流、学习、参展、评选、获奖这个过程中,它都会体现一个时代的走向,也有很多新鲜的血液、年轻人和新的关键人物进来,所以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有新的内容、新的作用。所以办好GDC是我们平面设计师的历史重任。
我觉得应该更多考虑到我们在做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这样做对人类的生活和我们每个人现实生活的意义在哪里,这个是最根本的。而不是说我要去追寻一个新的风潮或者某个时代的风格,这都是职业的问题、都是表面形式。不管是作为老年设计师还是年轻的90后甚至00后,都离不开你要做的东西与它的文化核心价值在哪里,我做这件事情与人的生活、与解决当下的问题、与未来的发展以及全球性的一些问题,比如环保、可持续性等等。通过设计去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甚至是一些革命性的问题,都是需要未来设计师去做的。我希望设计师能够珍惜这个行业,能够做出更好的作品。
—
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 学术委员
我们在做设计的过程中,其实一直把自己放在一个国际的标杆上,这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标准,为什么深圳这帮人能够做得好一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给自己定的标准比较高。包括我自己,我起码每天都在关注着最好的设计应该怎么才能做出来,你做得好坏不是关键,这个目标一直在你心里是一件事的话,你就有机会做一点像样的东西出来。
我现在更关注的就是你的专业性,比方你的理想、才华或者是什么,你有这样一个劲头保持住,但是如果没有专业的东西支持,就空有理想而没用。我现在经常跟我们公司的设计师也是在讨论这个话题,就是你一定要很专业,如果不专业,你说别的其实都没有用。今天其实已经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了,设计市场对你的要求是你必须得主动去做很多能够打动别人的东西,这种打动不是一个简单的好恶,专业在里面占了80%,其他拉拉杂杂的事可能只占很少的成分。所以我不相信那些很有才华的人老干不好,一定是他有问题,他不是真有才华。
中国社会现在有一种普遍的期待,一些“四两拨千斤”的办法大家愿意听,真正的你特别痛苦地“吭哧吭哧”把这事做了,大家懒得理你,觉得你太笨了。我觉得每件事情都是“吭哧吭哧”弄出来的,“四两拨千斤”的这种有一大半是骗的成分,他即便是这么做成了,也有点坑蒙拐骗的东西,那种思维逻辑和价值观在主导着办成这种事,我是不太喜欢。所以你要问我怎么做成这事,我非常认可老老实实地一件一件去做。
我觉得深圳一直是一个时代的宠儿,可以说全中国都觉得深圳是一个成功者,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们身处深圳的每一个人,老百姓也好、领导也好,其实都有这么一种劲。但是深圳其实还是一个比较稚嫩的城市,这个“稚嫩”主要是在文化方面还是比较简单的,未来的深圳能够真正地让人尊敬,真正有吸引力、有魅力的话,我觉得还需要在文化方面提高,未来我觉得还是很长的路要走。
—
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 学术委员
那时候的深圳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整个产业的产业链其实是非常好的,比如说印刷产业,给平面设计带来了很好的支撑。在深圳整个市场经济繁荣这样一个前提下,社会需求非常大,带给了设计行业、设计师一个非常好的生存环境,这种生存环境是依赖于市场有很大的需求。当时在深圳的有些企业,比如像南方制药厂、三九胃泰、感冒灵、皮炎平等等这样一些耳熟能详的制药企业,实际上都是我们参与创作,完成了他包装和品牌的设计。包括后面的海王制药、太太口服液,像深圳发展银行等等这样的一些知名企业,都有我们设计师参与到品牌打造的过程。一直到后来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到一些像华侨城这样的知名央企,在他的文化创意产业、艺术活动,其实都离不开深圳设计师的影子,也是推动深圳设计发展的一个契机。
但是在今天,我们更加注重这种媒介的表达,这也是整个深圳设计发展的共性,或者是整个社会设计发展的共性,就是随着媒介的多变,我们这种交互媒体发生了改变,我们的传播渠道产生了渠道,所以在传统的平面设计上我们又有新的一些发展的探索。我觉得这是整个社会带来的一种设计变革,这个过程不但是个人的,也是整个社会必然的一种趋势。就像我之前要到一家手机公司应聘工作,结果他的工作就是图像影像设计师,但是像这样的工作内容我达到了他的工作需求之后,我一看这也不是我们今天设计教育所解决的问题,我就在反思,其实今天的我们传统的视觉传达也好、平面设计也好,这样的设计教育很难适应今天社会发展的需求。
我们都要面临这一种知识的更迭,当然我并不是单纯为了社会应用性的人才而培养人,实际上我们带来更多的是我们如何面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所带来的挑战,这是我们要去反思和面对的,但是这是未来的一个方向。所以我觉得这个是我们今天看来要重新去面对这样的问题。
—
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 学术委员
我87年毕业,一毕业就跑到深圳来。那时来只听说过一个嘉美设计公司,没有平面设计这么一说的。87年深圳就是一个小渔村,到处都是工地,户外广告特别土,跟三线城市和农村差不多。那个时候没有所谓的设计行业,到这里来就是广告公司的美工。当时还没有喷绘,画那些广告牌全是手绘的,美术字全是用涂料、丙烯去做的。当时在深圳是完全没有平面设计这个概念的,到了92“平面设计在中国”这个展,实际上大家才开始知道平面设计是怎么回事。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安分的设计师,我不太可能一条道走到底,更像是一个实践者,不断地去涉入除了平面设计之外的领域。我写过一篇文章《变色龙之说》,讲的是我个人的设计的历程,就是说希望能够在不同的设计领域都能有所介入或者有所实现。
我一直认为平面设计是所有其他行业设计的最基础的东西,我们所有学空间、建筑、和产品设计,包括服装设计,实际上你在学校所学的基础东西都是一样的,都是平面设计。我讲的三大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平面构成,实际上这三大构成就是所有学其他门类最基本的东西。所有核心的东西是解决问题,其次再拔到一个高度,是解决审美的问题。平面设计更关注基础和细节的一些东西,这是平面设计师介入其他领域他的优势。如果一个室内设计师,你让他去做一本书他不一定做得好。反过来说,平面设计师介入其他领域,如果把技术的问题打通,审美不会有任何障碍,所以他呈现的作品是能够立得住的。
—
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 学术委员
我是95年来深圳,与其说我们选择城市还不如说我们其实在这个时代里面很多在选择自己的一条出路。因为当时内地整个气氛没有那么活跃,那个时候改革开放算是一个高峰的时期,大家都愿意往一些比较沿海城市,比如广东、上海。那个时候也是因为刚刚毕业之后,我分配到一家银行工作,但我就想我有机会能够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当时就到了深圳。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这40年,其实我们是在这个时代的洪流里面是顺着时代的脉搏去走的一批人,因为我们也是非常有幸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一个交界点,部分的工作也见证了这个行业的一个变化,这个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特点。
我觉得深圳设计有他自己的特点,比如对文创的认知、传统行业的应用以及互联网的一些结合,甚至说一些深圳从事所带有的独有的平等感,跟这种所谓的沟通性是非常强的。比如说我们的圈层、对一些跟社会的关联的一种认知的共鸣,我说的共鸣指的是那么可能对一些身份都是蛮认同的。不像上海、北京,因为上海它有各种各样不同身份的人,比如有港澳的、有台湾的,有日本的,还有一些本土的,它是不同的。但是深圳是来之即平等,非常平等的,我们跟这个行业的前辈们可能都是兄弟般的情谊,这个回归到深圳的社会性他是非常友善的,也是这个城市的精神特质赋予了我们这个职业的一些特质,这也是我觉得深圳这个城市非常吸引人的一点。
我们要享受这个时代给我们的这些时光,让每个人在每个时代时间段里面把自己的能量发挥到最大,这不枉你在时间的长河里面能够有这样一个短暂的瞬间。确实40年不长不短,像我们也是将近这个年龄了,我们要积极地守住我们的基本盘,规划好我们未来的事业,有效地利用时间,来做出更好的积极有意义的事情。
▼
访谈名录
设计观察
韩望喜:深圳市委宣传部 二级巡视员、深圳市创新创意设计发展办公室 主任
朱荣远: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副总规划师
王 敏: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吴 洪:深圳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院长
周利群: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创意产品研发院 院长
—
视觉设计
王粤飞: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 学术委员
陈绍华: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 学术委员
韩家英: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 学术委员
毕学锋: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 学术委员
张达利: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 学术委员
黑一烊: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 学术委员
孔 森: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 顾问/第五届主席
曾 军: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 顾问/第四、五、六届副主席
朱德才: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 顾问/第六届主席
刘永清: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 顾问/第七届主席
许礼贤: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 顾问/第八届主席
宋博渊: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 主席
—
工业-产品设计
刘 振:深圳市工业设计协会 执行会长
罗 成:浪尖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兼总裁
孙 磊:飞亚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设计总监
张建民:深圳市中世纵横设计有限公司 董事长
李 钊:创维集团有限公司 品牌总监
工业-家具设计
许柏鸣:深圳家具研究开发院 院长、南京林业大学 教授/博导
尤国忠: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 会长、深圳市仁豪家具发展有限公司 董事长
黄伟业: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 主席、深圳兴利家具有限公司 董事长
黄华坤: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 主席、深圳市左右家私有限公司 董事长
郭向阳:深圳市松堡王国家居有限公司 董事长
王温漫:深圳祥利工艺傢俬有限公司 执行董事
孔 武:中国原创家居品牌物本造 创始人
—
时尚-服装设计
沈永芳:深圳服装行业协会 荣誉会长
潘 明:深圳服装行业协会 会长
贾 燕:深圳市古焉服饰设计有限公司 艺术创意总监/首席服装设计师
赵卉洲:EACHWAY艺之卉 品牌创始人
邢莉莉:艺术人文品牌「德玺见萩」&禅宗美学品牌「德玺利迦」品牌创始人
朱宝宝:香云莎 设计总监
谢海平:合一创意 创始人/服装设计师
谢均宜:深圳市邓皓时尚服饰有限公司 总经理
时尚-珠宝设计
黄 宏:独立设计人、签约艺术总监、中宝协设计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吴峰华:TTF高级珠宝品牌 创始人/艺术总监
许二建:深圳市珠宝首饰设计师协会 创会副会长
孙 倩:SUNCHIN品牌 创始人
奉晓鹏:故意工作室 创始人/珠宝设计师
—
空间-建筑设计
孟建民:中国工程院 院士/建筑师
刘晓都: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建 合伙人、深圳市设计之都推广促进会首届会长、首届伦敦设计双年展中国馆 策展人
刘 珩: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NODE)创建人/主持建筑师
张之杨:局内(iNgAmE)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创始人
冯越强:欧博(Aube)设计 董事长/首席设计师
空间-室内设计
赵庆祥:深圳市政协委员、艾特奖 执行主席、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 执行会长
黄 庭: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 高级顾问、画家
何潇宁:深圳市室内建筑设计行业协会 会长
洪忠轩: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 会长、HHD假日东方国际设计机构 创始人
刘 波:PLD 劉波設計顧問(香港)有限公司 创始人
杨邦胜:YANG 设计集团 创始人/总裁
琚 宾:水平线设计 创始人/创基金 创始人
马上到云端展厅遨游
▼▼▼▼
40.sz.design
ghmb.sz.design
—
深圳设计40年
深圳设计周暨环球设计大奖组委会
总策展
韩望喜、宋博渊
—
联合策展
张昊、刘振、许柏鸣、孔武、潘明、沈永芳、吴峰华、周红玫、张宇星、赵庆祥、何潇宁
—
统筹组
刘永清、林楚微
展务组
邓远健、王江涛、张昊、曾令波、张涛
形象组
张冰、王彦坤、刘西大、安天东
宣传组
曾令波、关抒、曾佳佳
展览组
鲁晓勇、孟申晖、赵超、刘成科、张烁、程晓炳、林溪
编辑组
程雨濛、石晨旭
活动组
夏江南、邓海桂、张海强
接待组
张涛、汪松、肖凤
策展工作组
谭艳丽、洪小惠、蔡雪君、崔卓君、姜美、何秋珏、苏薇、丁云兰、袁锦杏、徐婕、戴春、刘磊、秦蕾、黄伟文、肖毅强、杨宇、叶晓冬、曾醒辉、方军波、吴世强
志愿者
刘畅、苳冬、刘瑞雪、祁红、周锐廷、周丽华、陈凌、崔明慧、冼文婷、容天健、姚烨愉、张淑媛、方钰文、张恩僮
—
学术顾问
王粤飞、王敏、任克雷、刘晓都、吴洪、周利群
组委会
王粤飞、陈绍华、韩家英、毕学锋、张达利、黑一烊
董继湘、孔森、韩湛宁、马深广、曾军、冯志锋、杜峰松、朱德才、刘永清、宝斌、许礼贤、郭东、管普查
宋博渊、邓远健、王江涛、张昊、曾令波、张涛、林楚微、邓海桂、关抒、鲁晓勇、孟申晖、夏江南、张冰、赵超
支持机构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海洋渔业局、林业局)、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深圳服装行业协会、深圳市工业设计协会、深圳家具行业协会、深圳市室内建筑设计行业协会、深圳家具研究开发院、TTF高级珠宝、深圳市设计与艺术联盟、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艾特奖组委会、方正字库、和艺社、大鲸影画、斯达高瓷艺、蚕学馆、深圳市和谐印刷有限公司、深圳市东方辉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支持媒体
南方都市报、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晶报、周末画报、读创APP、广东电视台房产频道、《艺术与设计》杂志、《包装与设计》杂志、《Design 360°》观念与设计杂志、《BranD》杂志、《新平面》杂志、《现代装饰》杂志、设计直播间、古田路9号、陆俊毅_设计现场、ZCOOL站酷、设计青年、中国设计网、嗨!品牌、A963设计网、AD110、AD518、设计在线、深圳数字作品中心、亚洲CI网、标志共和国、艺酷、微博@字体设计
深圳设计周
Shenzhen Design Week
▼
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
Shenzhen Graphic Design Association
▼
—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合作意向,请给我们写邮件吧:)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rujl2_nO2BpC6dugGKe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