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GDA 能量秀 | 车良: 用设计的力量拉近远去的人心

2021-03-19

 

 

SGDA携手品牌创意/版权保护平台古田路9号,启动持续性的会员专访——【SGDA 能量秀】,聚焦“SGDA会员”这一当代中国最具创新活力的设计师群体,以轻松、愉悦的方式展示当代设计师状态,全面呈现其在工作、生活、创作等各方面的真实面貌、经验与态度,深入挖掘并输出这个时代正在缺失的宝贵能量,并为行业从业者提供有实际意义的参照与启发。
 
2020年能量秀小组开启线下采访模式,我们希望通过面对面的聊天,让每一位SGDA受访会员把自己最真的视角、最想要克服的问题和已然拥有的自我领会全然释放,进而产生更多有趣有能量的话题共鸣。对生活来说,总是鲁莽优于沉寂、期望大于现实,我们摒弃千篇一律的教条方式,去贴近更真实的生活本体、直面问题本质。通过一次次的采访,勾勒出那个模模糊糊的大地——处境的相似与联系。相信最终我们会更新对这个世界、这个行业,以及对“我们”的认识。这里有生活与梦想、确定与不确定、困惑与希望,也有最温暖的真实。2021年,能量秀小组&可爱值飙升的新版能量BB继续展开采访之旅,在这个专属SGDA会员的发声平台,我们期待听到更多不同的声音。

 

 

 

毕业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2009年创立良相设计,专注于文化品牌视觉的创建和提升,擅长将文化植入到视觉设计,作品兼具现代审美与文化创新。代表作品青岛中国院子、麓湖A4美术馆、成都博物馆、西来古镇等。获得过2020、2021日本字体设计协会Best Work奖,入选2021东京TDC奖,2019HKDA环球设计大奖铜奖,2015意大利国际海报双年展优胜奖,2012德国<Mut zur Wut>国际设计大赛优胜奖等奖项。

 

“一切有生命力的事物都离不开养育他的水土”,这是車良与“成都”这座城市之间一切关系的总结。以独到、敏锐而透彻的艺术感知,他为我们呈现了一种“車良式”成都美学——尽管他的创作对象早已越过了成都这一地域范畴。

 

多数人口中的“传统文化”抽象而模糊,而在車良这里,文化是一种类似空气的存在:存在于线条、色彩和构成,存在于河流、院子混凝土和青瓦,每一片几何状的草叶、被精心组合成的字体,都有可被言说的故事,在这一切的背后,我们读到的是一个设计师复杂而立体的乡愁。

 

 

 


 

 

 

 

不知道除开设计和艺术,

我还能干嘛。

 

 

SGDA:
是什么契机,让您走上设计这条路的?
 
良:

记得从我会拿笔那天开始,与美术相关的训练就从未中断过,朋友说是天赋,但我觉得就是命中注定。因为从学生时代到现在,我就不知道除开设计和艺术我还能干嘛。

 

▼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就读期间

 

SGDA:
可以和我们聊聊您在“黑蚁设计公司”的经历吗?这段经历对您的设计历程有什么影响呢?
 
良:

黑蚁是成都设计界的黄埔军校,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本土设计师,我恰巧是他们其中的一员而已。

 

这段经历让我更加坚信专业精神的价值。

 

▼于黑蚁设计公司的演出照

 

SGDA:
文章 “99%的人,都不知道粥和稀饭的区别”里,您与母亲的感情十分打动人,母亲在您成为设计师的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良:

生命中母亲肯定是那个最关心你的人。我有个不太好的习惯,基本上不会回头看过往的作品。可有一次发现母亲竟然保留着我从小到大学习绘画时的所有作业。她其实一直在无声地陪伴着我,默默付出。

 

▼母亲保留的作业

 

▼“希曼”的笔盒

 

摘自《99%的人,都不知道稀饭和粥的区别》:19岁前,粥和一部名叫《希曼》的动画片一直伴随我成长,每天早晨,一睁开眼,坐到桌边,脑海中便开始萦绕:勺子显灵吧!我是稀饭,这是我的坐骑馒头,泡菜快赐予我力量吧!我们将成为全宇宙最好吃的食物!“还不快吃,马上迟到了!”母亲的呵斥每次都能将我拉回现实。

 

SGDA:
您做了非常多与家乡有关的设计,是什么原因让您对家乡有一股近乎执着的眷恋,而选择长期于此发展?
 
良:

一切有生命力的事物都离不开养育他的水土。我小时候在农村生活了很长时间,非常明白人们对乡土的羁绊。乡土就是归属,就是希望,她藏着我们的根。

 

SGDA:

可以想见,乡土记忆被带入城市之后,必然与新的环境、生活产生长久的互动,这种互动如何影响了您的世界观与创作表达?

 

車良:

我理解的乡土记忆是一种对故乡的记忆,它与城市并非对立关系。乡土记忆是我们每个人的根基,它源于自然,为我们注入坚实而朴素的力量。不同的力量赋予个体不同的特质,所想和所做,就是内心力量的一种外在表现方式。

 

 

 


 

 

 

通过设计为集体记忆制造载体。

 

SGDA:
您在项目“成都博物馆”的介绍里提到:“我们不得不以更多的角度去看待每项工作所承载的任务。”,您的“多角度”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可以结合项目展开聊一聊吗?
 
良:

成都博物馆项目是典型的环境视觉设计,环境视觉美感不仅限于场域精神的艺术表达。我们常常需要通过转换不同身份、置身不同场景来探索更多方面的需求,游览者的寻路逻辑、员工的管理逻辑以及展馆本身运营逻辑等。


同样的空间环境会产生不同的功能需求,多角度的思考和模拟是促使信息有效传达的重要方法。

 

▼成都博物馆

 

SGDA:
您是通过什么方式打造属于成都的“城市集体记忆”的?“未来集体记忆”真的能够通过设计来塑造吗?如果可以,您是如何完成这类设计的?
 
良: 

集体记忆所描述的是一种人类城市生活的记忆状态。我们并非塑造集体记忆,而是通过设计为集体记忆制造一个载体,像一座建筑或一件纪念品一样,让在这里停留过的人留下一个记忆锚点。

 

SGDA:

 “传统”对您而言意味着什么?

 
良:

我们称之为现代的东西均来自于传统的累积,传统精华无论何时都会浮现出来。现代具有很好的共通性,能方便我们更好地使用,但传统文化的内核才是我们真正的个性。

 

华西坝

 

 

SGDA:

您认为自己有哪些作品最能体现“创意设计+成都制造”文化之美的?能简单描述其创作过程吗?

 
良:

无论是木联大会的脸谱元素,还是西来古镇的榕树元素,又或是成都文旅的熊猫元素,其实都是汲取了成都本土的文化底蕴。每一座城市都有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背景,等待着作为设计师的我们去发掘和呈现。

 

成都文旅&木联大会

 

 

SGDA:

Logo的更新设计其实是非常考验设计水准的,在提到Logo的迭代更新时您说“唯有保持新鲜和创造更多可能,才能使它更具生命力。” 这是基于什么经历得出的感悟呢?

 
良:  

Logo在诞生之初它的基因便已形成,它会在很长的时间周期内对受众心智空间打下烙印。但人们普遍喜新恋旧,想要新鲜而不陌生,所以接受Logo更新任务不同于重新创作,是一种带有风险的旅行。我们需要明确去向,携带继承下来的优秀基因,历经不同时期的审美评判,适应于新的传播技术,做到历久弥新。

 

SGDA:

据悉您之前更多从事品牌类项目,如今的工作重心似乎逐步转向文旅项目,其中有什么原因吗?

 
良:

品牌只是一个商业概念,文旅项目中也有很多品牌,比如成都的宽窄巷子。我们从创业初期就开始接触到文旅项目,那时候文旅产品很少,真正成为品牌的就更少了。正是因为市场有很多空位还没有被占据,所以我们认为文旅项目大有可为。

 

▼正在消失的游戏

 

 

SGDA:

您认为品牌项目和文旅项目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哪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可否着重介绍一下文旅项目的设计重点吗?

 
良:

都是不同的商业模式,都有不同的品牌成长路径。文旅和商业是相互依托的关系,文旅项目可以说是一个系统的IP项目,围绕这个IP展开文化故事、业态策划、空间形态……其中每个环节的设计始终要兼顾文化和商业融入,才能创造出多元的文化情景体验。

 

SGDA:

文旅所催生的板块非常多,作为设计者来说有哪些板块可以切入?您本身有哪些规划和布局?您认为文旅设计行业未来将会怎么发展?

 
良: 

文旅板块催生的业态多种多样。我们一直都在尝试一些文旅周边产品开发,但基本上还是在设计专业基础上做纵深的挖掘。我们目前已经在开始做一些文旅轻资产项目的投入,涉及文创园区投运营、IP的打造、文化美学空间运营。

 

文旅设计行业会越来越细分,对专业的需求会越来越强,未来前景会越来越好。

 

西来古镇品牌识别设计 / 公共导视系统设计

 

 

 

SGDA:

您做过非常多古城的公共设施设计,那种“感觉是从古城中生长出来一样”的设计都是如何诞生的?

 
良:

每一座古城都有丰富且独特的历史沉积。我们会去采集并发掘其内涵筋骨,这很像一场考古。我们要尊重当地的文化,从遗留的物件中读取曾经发生在它身上的故事,提炼最具识别特征的符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就是从古城的夯土中抛出来的。

 

SGDA:

从一个图形到一座建筑,再到一座古镇,尺度迥异的创作对象,如何影响设计语言或风格?

 

良:

在我们的设计中,创作对象的尺度大小从来都不是影响设计语言和风格的要素。它是由创作对象的故事性和文化性、它带给我们的感受和客户希望展现出的形象共同塑造出的作品。

 

麟凤村:品牌识别设计 / 公共导视系统设计

 

 

SGDA:

和我们聊聊您获得2020日本字体设计协会Best Work奖的作品吧。

 
良:   

中国院子这个作品能够获得日本字体设计协会的认可,算是意料之中的惊喜。就如同在设计初期,突现的灵感所带来的惊喜一样。45天,过程稿贴满了两面创意墙,都没做出满意的成果,最后一张偶然拍下的照片引爆了灵感。每一个创意都并非无中生有,而是量变带来的质变。

 

中国院子(图四为东京展览现场、图五为灵感源照片)

 

 

SGDA:

您在做“麓湖艺展中心”项目时提到,“精神上的感召,远远大于视觉上的观感。”您常通过感性的角度介入这类理性的设计,设计过程中您是如何在理性与感性取得平衡点的?

 
良:

感性就像一棵野蛮生长的树,是发散的、无序的,而理性就是那把锋利的剪刀。

 

流程,就是我们做设计时用到的剪刀。从项目的勘察、规划到设计、落地,每个阶段都需要对空间环境进行全面的把控,这是向外的规范;而设计师方方面面的专业技能掌握,如平面、布局、字体、符号等设计能力,这是向内的规范。

 

总的来说,理性就是规范感性的容器,二者相辅相成,所设计出的作品才能获得更广泛的认可。

 

SGDA:

所以对您来说“好”的设计,是圆满达成甲方意愿,还是在其中包裹着创作者坚实的个人意志?

 

良:

“好”的标准不止一种,对于社会是如此,对于个人也是如此。一个能让我们与客户共同满意的作品当然是好的,能够圆满达成客户的意见也是好的,一件没有被客户采用的作品,让我们开始了另一种尝试,同样是好的。古人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件事情放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中,会有不同的定义,一件作品同样如此。所以我们并不苛求作品的好与坏,只在乎它能否发挥作用,能否让我们获得更多的经验。

 

 

SGDA:

您服务的许多项目,背后似乎都有城市化进程的影子,所以在你看来,设计怎样回应社会巨变?

 

良:

城市化进程是对未来的推进,而设计是一种服务性质的创作,在服务于城市发展进程的同时,还要保留不可抛却的历史文化精粹。在设计的过程中,我常常想起《舌尖上的中国》里的一句话: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麓湖艺展中心公共导视设计

 

 
SGDA:

您作品中有个有趣的特点:介绍文本都十分动人,或者说充满了文学性,所以在您看来,文学如何影响了您的设计创作?您又是如何培养此类能力的呢?

 
良: 

图形和文字是人类最原始也是最重要的信息沟通工具,对于一名设计师来讲文采不一定要求多华丽,但文字需要有故事性和画面感。

 

我平时比较喜欢看历史和科幻类的书籍。

 

▼良相公号文案:万科·华西坝城市

 

 

SGDA:

您常年在成都工作生活,您认为成都地区设计的共性是什么?成都本土设计行业与市场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

 
良: 

逍遥!成都的设计师往往不拘泥于市场环境和关系,用四川话讲人不能活得跟“锤子”样呢。比较全国的设计行业而言,成都多一些潇洒和自在。

 

▼成都生活

 

SGDA:

从您自身的体验和经历来看,如今成都的设计环境与最初进入设计行业时对比,有什么改变吗?您个人观察到整个成都设计圈的状态(活动、活跃性、话题、交流)是怎么样的?

 
良:   

成都设计行业的群体在快速扩大,行业细分越来越明显。但整体交流还停留在各个专业圈层和不同年代的群体中,大家都在努力,希望能建立比较开放外向型的公共交流平台。

 

 

 


 

 

 

 

每天加班加点还得不到尊重的公司,

是我们绝不想成为的。

 

 

SGDA:

请问当初您是在什么样的机缘下创办了现在的良相品牌设计公司?可以聊聊你们公司结构是怎么样的吗?

 
良:     

良相成立之初并非因某种行业趋势所致,相反,当时创业环境并不算最佳。但从学生时代起我就一直想要创立一家自己的设计公司,能输出对这个世界至善至美之物的看法。后来遇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一拍即合,“良相”才有了蓝图。

 

“兼听则明”是我作为公司创始人时常警醒自己的一点,我们公司成员都来自不同的学科,尽管身处不同部门,但在讨论设计创意的时候都是大家共同参与、择优选用的,这也是我们创意多元化的基础。

 

SGDA:

当初对公司有怎样的预期?如今公司成立十年,您对它的状态是否满意呢?

 

良:    

创立之初,对于“想要成为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并不清楚,只知道规模很大、层级分明、每天加班加点还得不到尊重的公司是我们绝不想成为的。通过否定来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确实是一个有效的方法,目前看来,虽然还没有达到最理想的状态,但至少没有走偏。

 

▼工作室环境

 

 

SGDA:

您给公司的定位是“公共视觉设计机构”,公共视觉设计需要承担哪些设计内容?这类设计的价值又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个领域在国内是怎么样的状况呢?

 
良:    

公共视觉设计是处于公共领域、参与公众生活的设计,其公共性是不可忽视的一点。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考虑美观性,还需考虑功能效用和文化价值,要符合城市发展的大方向。

 

导视设计是一个需要具备不同设计领域知识的综合性学科,目前的教学方式通常是并入其他设计专业,如果能独立成为一门专业,这一设计领域应该能涌现出更多人才。

 

A4美术馆

 

 

SGDA:

您作为工作室的创始人,管理团队的同时还兼任艺术总监,您是如何平衡管理与设计创作这两类工作的呢?

 
良:   

我们其实是一个非常扁平化的公司,没有太多管理要求。因为每个团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创作习惯,是没有办法以统一的标准去规范的。

 

我们想让大家形成自觉的习惯,希望每个人都能在岗位上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并实现自我价值。其次我作为一个设计者,重心还是应该放在创作上,而不是管理上。

 

SGDA:

创办工作室这么多年,您最大的感悟是?

 
良:        

创业和自在不可兼得。因为经营一家公司会牵扯到很多家庭,担起责任要比实现个人理想更重要。

 

▼工作室日常

 

 
SGDA:

如今您公司已是成都本土设计公司的先锋代表,您认为是具备了哪些条件?您又是如何看待成都本地设计公司未来整体的发展趋势? 

 
良:       

专业能力是一切成就的基础因此我们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未来设计行业应该会进一步细分,垂直性企业会越来越多且越来越精,这也是各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在野蛮生长之后,开始收拢。

 

SGDA:

去年的疫情让不少创业设计机构面临挑战,您在疫情的影响下有什么焦虑或担忧吗?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良:   

当时担忧的是,可能接下来的一整年都会在家办公。但在这种关键时刻,大家以极强的自律性控制住了疫情更进一步的扩散,实在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也让我们都松了一口气。

 

应对方法就是顺其自然,我们一直都是按照以前的路一步步走,没有做太大的调整。比较大的影响是异地流动的局限性,让我们很多会议都不得不改为线上交流。

 

▼2020年初工作室开工

 

SGDA:

广泛点来看的话,您认为设计行业在疫情之后需要准备哪些应对对策呢?

 
良:    

专业能力仍是立足之本。因为疫情只是阶段,而不是长久伴随的一种状态。

 

 

 


 

 

 

 

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

才知道“自己”是什么。

 

 

SGDA:

在成都这样悠闲自在的城市,您是如何保持上进与自律的?

 
良:  

或许很多人对成都的印象是大家都在茶馆里、公园里喝茶聊天,但其实就像咖啡厅一样,它也属于成都商务习惯的场景之一,生意都在盖碗茶里。

 

SGDA:

您的业余生活是怎么样的?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良:   

足球、摄影、搏击、慢跑、游泳、钓鱼、带娃。

 

▼业余生活

 

 

SGDA:

您曾提到,“让光阴一起参与设计,才可以感知生活的平凡和伟大”,而在设计之外的时间,您是如何感知生活的“平凡与伟大”的?

 
良:    

生活和设计是难以分离的,并且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反哺关系,这种平凡与伟大就是在不断的反哺之中被发现、被感知的。

 

SGDA:

不限于设计行业,您平常会通过什么渠道获取哪些知识,为自己充电呢?

 
良:         

看展、看书、看电影。

 

▼逛展

 

 

SGDA:

不限专业,请为我们推荐一段话、一本书、一部电影或一位您觉得值得推荐的人。       

 
良:            

山本耀司的一句话给我感触很深。“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

 

山本耀司&作品

 

 

在线科普: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世界时装日本浪潮的设计师和掌门人,以简洁而富有韵味、线条流畅、“反时尚”的设计风格著称。是八十年代闯入巴黎时装舞台的先锋派人物之一。*资料来源于网络

 

 

 


 

 

 

能和大家一起交流设计,

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SGDA:

您是如何接触到SGDA的?有什么故事可以和我们分享吗?  

 
良:         

很早之前就听说过SGDA了,也通过SGDA认识到了许多厉害的设计界前辈。

 

SGDA:

您去年加入协会成为会员, SGDA于您而言有什么意义?您对SGDA又有怎样的期盼与建议?

 
良:        

能和大家一起交流设计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不过生活和工作都在成都,很多深圳的线下活动都没办法参加,有些遗憾。

 

 

 


 

 

 

以上内容由SGDA与古田路9号联合报道

 

 

 关于SGDA 
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SGDA)成立于 1995 年,是国内首个非牟利的平面设计专业组织,旨在展现杰出的设计成就、鼓励和促进专业创作和探索的学术精神,推动社会对设计的关注和平面设计发展。促进协会和国际专业机构的学术交流。协会尊重每一位会员的同时让会员分享协会的荣耀、并努力成为观念开放和领先的学术研究者和专业实践者。
 
 关于古田路9号 

品牌创意/版权保护平台,于2005年7月创立,以探讨专业品牌创意为基础内容,致力于打造中国最知名的版权保护专业品牌创意网站。9号旗下还有总标头(知识产权平台)及掘物(创意电商平台)等。

官网 Web|www.gtn9.com

 

 
SGDA秘书处
电话 Tel 丨0755 - 8860 6391
邮件 E-mail 丨gdc@sgda.cc
官网 Web丨www.sgda.cc
微博 Weibo 丨@GDC平面设计在中国
微信 WeChat丨GDC-1992
 
SGDA微信公众号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合作意向,请给我们写邮件吧:)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A1r_NYcc61I6e0f-6ak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