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GDA 能量秀 | 叶佑天:视觉诗域,万尘归一

2021-04-28

 

 

 

SGDA携手品牌创意/版权保护平台古田路9号,启动持续性的会员专访——【SGDA 能量秀】,聚焦“SGDA会员”这一当代中国最具创新活力的设计师群体,以轻松、愉悦的方式展示当代设计师状态,全面呈现其在工作、生活、创作等各方面的真实面貌、经验与态度,深入挖掘并输出这个时代正在缺失的宝贵能量,并为行业从业者提供有实际意义的参照与启发。

 
2020年能量秀小组开启线下采访模式,我们希望通过面对面的聊天,让每一位SGDA受访会员把自己最真的视角、最想要克服的问题和已然拥有的自我领会全然释放,进而产生更多有趣有能量的话题共鸣。对生活来说,总是鲁莽优于沉寂、期望大于现实,我们摒弃千篇一律的教条方式,去贴近更真实的生活本体、直面问题本质。通过一次次的采访,勾勒出那个模模糊糊的大地——处境的相似与联系。相信最终我们会更新对这个世界、这个行业,以及对“我们”的认识。这里有生活与梦想、确定与不确定、困惑与希望,也有最温暖的真实。2021年,能量秀小组&可爱值飙升的新版能量BB继续展开采访之旅,在这个专属SGDA会员的发声平台,我们期待听到更多不同的声音。
 

 

 

现为湖北美术学院教授,马来西亚KUNE艺术学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中心学术秘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动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视觉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电影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访问学者,2022年北京冬奥会邮票主创设计师,文化部教育部设计项目团队艺术总监,中国高校数字与影视协会动漫专委会理事。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评审专家,广电局动漫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艺术类高校博士论文评审专家及重点艺术院校博导遴选外评专家,中文核心期刊《电影评介》动画专题栏目主持人。武汉.设计之都(2017)重大创新成果年度人物。主持设计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文化部文化提升等多个重大实践创作项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世界平面设计联合会会员、世界动画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艺术作品曾7次入选全国美展。

 

 

奖项及荣誉

动漫作品 

曾荣获2017殿堂级赛事GDC动画类最佳奖(专业组最高奖);2020德国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优秀奖;2020厦门国际动漫节“金海豚奖”2项银奖;2015澳门国际双年展金奖(最高奖)/铜奖;2019香港环球大奖铜奖(当届最高奖)/优秀奖各1项;2017韩国国际艺术节影像类全场最受欢迎大奖(最高奖);2018首届中国动漫美术大展最高奖等;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奖奖(最高奖);北京设计周水墨中国动画类银奖3项(最高奖);2020旧金山国际动漫游戏节最佳视觉奖;入选栗宪庭电影基金北京独立影像节;历届动画学院奖、历届中国国际动漫星光奖、历届中国独立动画电影论坛等100多项影展。

 

设计作品

曾荣获GDC2015、2017大展3次评审奖;国际米兰周学院奖(最高奖);澳门设计双年展评审奖;乌克兰COW设计展第三名;北京设计周银奖(A组最高奖);深圳国际海报双年展优秀奖;全国平面设计大展银奖;应邀参加中美设计周、玻利维亚设计双年展、乌克兰环保设计展、台湾设计展、丝路精神首届西部国际设计双年展等近200余项国内外艺术创作大奖。

 

绘画作品

绘画作品曾世界华人插画展金奖、全球插画大奖铜奖、国际环保漫画插画大赛银奖(A组最高奖)、深圳插画艺术双年展铜奖及评审奖,入选全国青年美术展、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全国插画艺术展、杭州国际插画大展,入选首届全国电子读物插图展等80余项奖项。

 

 

 

佑天拥有学院教授、设计师、插画师、动画导演等多重身份,他的勤奋与执着圈内众所周知。生性淡泊宁静,内心却强大执拗,时常“闭关归尘”、从不随波逐流、“昼伏夜创”是他与世界相处的特别方式,加之他有丰富而交叉的求学、工作经历,以及数个多向而跨界的成绩,使得他的艺术观念与创作形态的充满多样性与深入哲思的表述性,灵动的动画与设计作品间流动他独特的风格与魅力。

 

面对自己的诗意人生,叶佑天不愿被称为“视觉诗人”。他说:“我最喜欢的身份当然是‘叶家的老二’和‘皮皮的爸爸’,只有在这种身份下,我才知道我是我自己”。面对工作,每一次的创作里面都包含着他对新问题与新领域的不断尝试,叶佑天的创作也在两极之间奔走,在偌大的诗性创作空间中,为自己不断地重新定位。面对教育,他尊重差异性,和学生一起参赛获取更多与时俱进的信息,也保持着最年轻的心态。

 

喝酒豪放成性则是叶佑天一本正经背后极具反差感的一面,曾被酒后采访的他,拿到访谈稿后直呼SGDA“真的是非常可怕的”,采访中把他不为认知的酒后“迷踪”全盘挖出——醉酒后被埋雪地,所幸被救起;也曾半夜跑出去买二锅头,一口气咕咚咕咚喝完了;还和波兰美女喝酒喝到桌子底下,被送到医院抢救……叶佑天像一颗矛盾而神秘、无法捉摸、随时会爆炸的小宇宙,充满意想不到的奇妙经历。关于叶佑天的采访其实遍布全网,而这一次的能量秀采访,则将呈现叶佑天更加全面真实、生动鲜活的一面。

 

 


 

 

 

我最喜欢的身份是:

“叶家的老二”和“皮皮的爸爸”。

 

 

SGDA:

和我们聊聊您的经历吧,您为何决定将精力聚焦在插画设计艺术呢?

 

叶佑天:

三年前,时任SGDA秘书长的令波兄和我在清华大学深夜对酒当歌时,就放话:“老叶,你喝酒豪放成性,SGDA某天对你做深度采访时,也希望能看到你洒脱地讲述诸多不为人知的经历哦。”此话虽为酒言,但在接续的1000余个日夜里,一直在想到时究竟会有些什么问题呢?呵呵!事实上,我当然清楚令波兄和同行好友对的我基本情况是熟知的,只是那些事很不值一提。

 

时隔几年,今天让我在未酒醺的状态下一本正经地来言说,极易出现词不达意或表达不畅的情况。粗略浏览了整体采访提纲,假若让我一一详细作答,基本上也就把我的人生给交代全了!日后再有其它媒体采访直接摘选本访谈即可,呵呵!由此可见SGDA采访之深,直触灵魂啊!

 

▼尘一思鲲-诗意动画

 

 

 

我与大多数70后同龄人的经历相比,并无太多新意。思来想去,还是概而言之。粗认为:第一,无所畏惧多那么一点。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坎坷与悲屈,只是我或许一直活得更象我自己,毫无顾忌的向着自己认定的方向跑着;第二,自我觉醒得早那么一点。平素最喜欢看点哲学小书,也喜欢对自己发些人生小问,使得自己较早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要活成谁;第三,物质欲望比常人少那么一点。即便出身寒乡,但能清醒懂得人活着的本质,一直活在不被浮名浮利左右的个人世界中;第四,持续学习能力强那么一点。自幼读书时倔强顽劣成性,15岁前基本没有好好读过书,15岁后就倍懂珍惜,便开启了自己极端性学习岁月,一直享受着终身学习、思考及不断总结的愉悦。

 

如此而已,呵呵!我一直享受着平面设计与诗意动画的创作。不惑之年后,多少还是担忧自己会过早地老去,也怕传统平面设计在自己内心滋生太强的认同心理而放弃学习;当然也考虑到动画创作让自己的精力和体力消耗不起,于是极力在两者之间寻找最好的平衡点——插画。也因为这个时代的插画艺术既需有平面设计的感受,也需赋予它“时与势”的潮流。

 

▼飞鸟的哀愁-海报设计

 

 

SGDA:

15岁前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呢?您经历了什么才对学习这件事“倍感珍惜”?

 

叶佑天:

或许,今天的这个问题是我首次讲述自己性格与人生轨迹转向的关键。15岁以前那是我人生最不堪回首也是最值得珍惜的日子,因为家庭的缘故,四年里我上了三个天壤之别的初中,开始是在一所镇初中就读,然后转到全市最穷的一所农业中学,过了一年又转到了全市最富有的市委直属中学,这所中学的生源基本都是市委大院和社会名流的子女,最后又回到全市最穷的农业中学参加中考。正是这段不为人知的经历,让我懵懵懂懂的心灵中受到过深创,当然也享受到了世间最美好的温暖,它让我较早就体验了贫富所带来的“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

 

在市委直属中学就读的一年里,虽然我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依然饱受屈辱、歧视的眼光。最后我必须回到那所全市最穷的农业中学参加中考,在那里我重新找到自己的根,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是的,这段经历成为了我后来奋发向上的源动力,也成为我作品情感表达的绝对走向。所以,我的作品中或许时时会闪现莫名的忧伤和浓郁的思乡情结,那所农业中学叫“柳山中学”,这也是我为什么号“柳山尘一”的缘故!

 

南山悦读-艺术插画

 

 

 

 

SGDA:

在成为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到如今斩获各路大奖,您都经历了哪些事情呢?

 

叶佑天:

接受过多次专访,也被问及过许多问题,在我印象中,此类问题的提问法常规为“在你成为教授之前如何如何”诸类,提问明显更多是要强调“之前”。但此次提问却另辟蹊径,显然是让我回答成为教授之后为什么还获了一些大奖。再往深层追问无非是说,一般情况下教授不再去获奖,或者不再去为获奖而努力云云。

 

事实上在我成为教授之后,日常所经历的事反倒单纯了很多,我当然更多会着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艺术创作反倒完全成为了我内在精神的表达的载体,所以每天昼伏夜出创作成性,做了很多有关这类的的设计和动画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我也写了近50万字的创作书稿与哲思随笔。当然,是在没有任何强制的力量和其他浸染的情况下完成的,这种灵魂的自我陶醉很好。

 

伤逝-诗意动画

 

SGDA:

您是如何看待“视觉诗人”这一称号的?如何定义自己现在的身份?艺术家、诗人、教师等?是否存在您个人最喜欢的一个身份?

 

叶佑天:

对此称谓,一直诚惶诚恐且心受有愧。我知道,同行好友或许是在我作品中,观看到了一些涩涩酸楚的叙事与孤寂的身影,联想至己而宽慰性地给予我一些鼓励罢了!我在高校从事设计教育与创作20余年,赋予艺术作品以散淡与诗意的灵魂,应是责任也是使命。

 

如果真让我务实地选择一个身份,我会毫不假思索地选择做一名人民教师。因为我热爱教育事业,也喜欢和年轻人一块迎接朝阳;而诗人这个身份太崇高,不敢轻易冠之,它永远是我理想人生的至高追求;艺术家这个身份则是在前二者基础之上,有时认为的一个平衡点而已。当然,我最喜欢的身份是“叶家的老二”和“皮皮的爸爸”,只有在这种身份下,我才知道我是“我自己”,惟如此,我才敢在某一天静静地离去。

 

清平乐

 

 

SGDA:

在您的诗意人生中,是否存在对您影响较大的人?

 

叶佑天:

像我们70后的这辈人,虽已过不惑之年,但谈人生总觉尚早,谈所谓诗意的人生就更早了,何况我更不知道我的未来到底是否诗意?但的确我很清楚未来“需要干什么”和“能够干什么”,更清楚“万尘归一,一归何处?”的最本质意义。

 

走到今天如果说谁影响了我,我想最应该感谢那些曾不了解我,又站在自己立场上试图粗暴改变我的某些人吧!他们让我建构起了“不自觉的坚定与不服从”心理态势。这种态势或许并不好,但的确影响了我。回望过往,心酸历历在目但我很欣慰,因为是我让自己影响了“柳山尘一”吧。

 

▼悠玄之境-诗意动画(曾获GDC Award 17动画组最佳奖)

 

 

SGDA:

“家乡”在您的创作中,处于什么位置?

 

叶佑天:

我的作品的确经常出现“家乡”的影子,事实上,在今天全球化城市进程中,我们何曾又有“家乡”哦!70后这批人,心理上又何尝不是“融不进城,又回不去家”的流浪者呢。于我而言,只得借助创作让自己的灵魂多回象“柳山”“八叶榨”一样的家看看,让受众的精神多归乡而已,让“家乡”真正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灵魂栖息地。

 

 


 

 

 

只有走近孤独与走向独立,

才可以遇见最真实的自己。

 

 

SGDA:

在您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语言方式和方法,并用其表达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前,您做了哪些努力与尝试?

 

叶佑天:

我没有刻意去做太多的努力,但我的语言方式和方法肯定与自己的阅历分不开。尝试,倒是有的。

 

心情浮躁时,我回去山中小寺住上一段晨中暮鼓的日子,拼命的看书与长跑;浮名浮利或不开心时,我会关掉所有通讯工具,闭关离尘去独自喝酒静坐;在喧嚣过度时,我会选择昼伏夜出的阅读沉思、并与“柳山尘一”作深度交流;孤独难耐时,我也会呼朋唤友300杯,海阔天空谈创作聊读书等等。

 

▼月迷藏龙-诗意动画

 

 

 

SGDA:

在您的作品中,我们总能感受到一份“孤独感”,它源自哪里呢?是否与您称自己为“典型的孤独工作者”有关?

 

叶佑天:

首先我想说的是,哲学的孤独是指本体论上人的不可雷同性,人是自己思想的主人,人是独立的存在,人是不可替代的、不可重复的。人,只有走向孤独与独立才可以与神对话,才可以遇见最真实的自己。

 

13岁开始我每周都要穿过孤静山野的上下学,一个人行走在惊悚的山间,漫天大雪,为了抗拒恐惧与饥饿,我拼命假设和思考后面将会遭遇的,并做好了一切应对的措施,长期这样的自我救赎与训练,让我懂得了人性的脆弱与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人,生而孤独,它已然是人内心强大最直观显现,思考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种方式,孤寂也成为我享受人生的一种方式。

 

是的,年幼时我害怕过孤独,如今也已双鬓渐染,过往的一切都已经成为我作品中无法抹掉的印迹。作为一个生活在自我世界中的创作者、思考者,必须经受不被外界理解的孤独,我们必须尽力规避盲从盲信的心理。我想这就是我作为“典型的孤独工作者”的乐趣——无需也不必要一定要被外界理解。

 

▼栗庙阙-诗意动画

 

 

 

SGDA:

在动画作品中,视觉和听觉都应被高度重视,对于二者该如何相互兼容并达到最佳效果,您有什么新的体会?

 

叶佑天:

动画属于视听综合的艺术,对于我们传统的视觉工作者,不自觉会形成视觉优先的固有思维,这种做法无疑对动画艺术的整体效果提升毫无益处。

 

是的,我一直从事的也是视觉艺术,但为了能够汲取听觉方面的养分,会理解性地去学习一些音乐知识,学一些民乐器具等,有时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我一直笨拙地学习着古筝。哈哈,慢慢地就发现了,艺术间、文理工间甚至为人之道等都是完全相通的,即言之:感悟、体验、思考、实践各类事务是动画听觉与视觉高度融合的最佳方式。

 

明心见性-诗意动画

 

 

 

SGDA:

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是否会顾虑,由于受众审美水平不一,而导致作品想要表达的想法无法成功传递?在艺术创作中,我们又该如何兼顾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

 

叶佑天:

这个问题常在我的讲座现场被学生问到,我今天还是详细地谈一下吧!首先,我想从两类设计师的使命谈起。

 

第一,作为高校教师型设计师,其设计作品就应该站在学术与审美的至高点上。因为我们的第一身份是教师是学者,国家已经开给了我们一份工资,我们就没有必要再去为了物质利益而去迎合性做一些低质设计,这显然是违背教师职业身份操守的;第二,当下一些社会型设计师介入学术性创作,试图引领学术潮流的愿望固然很好。但新问题又出现了,太多社会型设计师往往又由于学术底蕴不够,装腔作势气味太重,作品最终过于流于形式本身,但作为引领审美潮流无疑又是必须的;第三,在创作中至于如何兼顾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说到底就是设计分工的问题。学者型设计师脚踏实地地钻研,创造性做精英型创作,让一部分人“先美起来”;社会性设计师好好地做设计转换,做普罗大众性设计,逐步提升整体国民审美品味。


▼北京冬奥会特邀邮票设计-雪峰翩跹

 

 

其次,我想从某一类设计师的两种能力谈谈。第一,无论是学者型设计师还是社会型设计师,必须做到“两手”都要硬,只有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做到这一点,才能说明中国设计趣味逐步走向了“高大上”,才能说明中国设计水准真正得到提高;第二,中国设计与美日欧洲的真正区别就是学者型设计师太少,建立个人学术体系的设计师基本没有。搞实践创作的设计师如果缺乏思维能力很难让自己的设计走远,而如果高校教设计的教师完全不擅创作,只是写出一些“假大空”理论就更无法促进中国设计走得更远。综上所述,答案就有了。

 

SGDA:

和我们讲讲,您所理解的“万尘一念间,何事惹烦忧”吧。

 

叶佑天:

对于这个问题,我理应沉默。我从不否认,在大众面前谈论这个问题的价值是微小的。但惟有沉默,“万尘一念”的神圣性才得以彰显。在万象喧嚣的背后,将一切利益与观念之争放下,任由时光变迁,超然于世。我不在乎,谁又在乎?

 

▼忘却过往念及远方-艺术插画

 

 

SGDA:

身处这个社会,难免会受到世事的打扰,您是否也曾因此创作了一些“非心”之作呢?现在的您,若遇到这种情况,会如何让自己脱离它?

 

叶佑天:

坦率地说,2013年之前我的设计主要是商业创作,基本上完成的都是“非心”之作;2013年的某一天,我向着过去“挥泪道别”,自此就没有过“非心”之作了。

 

是的,在今天我还是会经常碰到这类事,但我一般都以“沉默,沉默再沉默”或直接说“不”的方式解决,我不想也不愿意同观念有异趣味有别的人谈得太多。年过不惑了,只要内心足够强大,把名利看淡了又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呢。值得注意的是:我并不希望用这个方法误导年轻人,年轻人只有好好做创作练内功、并学会沟通与交流,为了生存如果能在甲方固定的框架下,让自己的作品实现“有心”又何乐而不为呢?记住:“差设计一定无话语权”、“好设计总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懂”。

 

回眸摇曳在天边的过往-艺术插画

 

 

SGDA: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艺术随之也制造出了更多的新形式与可能,对此,您有什么经验与心得体会可以与我们分享?

 

叶佑天:

当代艺术的发展, 除了“美的艺术”与“现代艺术”外,后现代艺术的出现也显得十分突出;科学技术的发展则进一步促使了艺术门类的扩大,数字艺术、多媒体艺术、光影艺术等数字化形态艺术门类的加入与迅速膨胀,还重新容纳并大大加强了艺术与设计的存在力量与作用。

 

作为设计师,只有不断改变观念和重建个人的设计价值系统,用新的作品观念与方式才可能感染与熏陶接受者、使用者的视觉与思想。我经历过传统的绘画、平面设计、动画、艺术理论的系统学习,有几点感想:其一,设计师必须持有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现实事物的关注,质疑性的学习和理解性接受十分必要;其二,学设计学艺术不能成为“文化课不好才学”的捷径,优秀的设计师必须持续性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与技术能力,这是设计师走得远的必由之路。

 

汉字之魅-海报设计

 

 

 

SGDA:

在当下的全球化文化艺术发展态势中,东西方早就互融,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您有什么见解?

 

叶佑天: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基因。

 

我认为应该做到:第一、作品要与当代中国文化和社会现象紧密结合;第二、结合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开创新时代的需要与深入系统的挖掘,并以多形式作品进行呈现;第三、传承与弘扬必须活化利用水平;第四、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第五、传承与创新的方式、手段都必须加强。

 

美的趣味表现-海报设计

 

 

SGDA:

设计师如何介入到社会事务或公共项目中去,以此输出更大的价值及影响力?

 

叶佑天:

设计师参与公共项目时,必须做到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为普罗大众都提供平等的服务,更加侧重关注弱势群体,并不以物质占有的多少来解决更多实际社会问题,同时更多地去了解民意、倾听民声。

 

只有这样,设计出的作品才更规范、更有爱心、更有包容心,从而使得设计的价值和影响力变得更大。

 

SGDA:

您对现在的生活状态是否满意?理想中的生活是怎样的,可以和我们描述一下吗?

 

叶佑天:

十分满意现在的生活状态。在当下喧嚣而追求物质财富的社会大环境下,难得的是我不再去拼死拼活地劳作,也没有谁强制我去追求虚名浮利,我很享受自己支配时间的自由。

 

我的理想生活就是我目前正在过着的日子:第一,有一个可以宽容我昼伏夜创与出行自由,且妻儿安定的温馨家庭;第二,有开关通讯工具的完全自由,这让我享受了全心阅读写作和创作的时光;第三,有一份不高不低的教师工资,让我享受了一日两餐有吃的,三天一瓶白酒的待遇;第四,有一个绝对不被打扰兼睡觉和学习的书房(这里有我喜爱的各类书籍、一台电脑、一套茶桌、一台跑步机、一个可以翘腿的单人沙发)。

 

与家人的合照(最浪漫最温馨的家)

 

 

 


 

 

 

记住:“入动画行需谨慎。”

 

 

SGDA:

和我们聊聊,从事艺术教育中,您所强调的差异性教育有哪些?

 

叶佑天:

首先我们必须清楚,艺术教育不同于审美教育。第一,大众性艺术教育即为审美教育,它更强调使大众掌握对艺术的评价、欣赏和理解;第二,专业艺术教育又分为三类。一类是艺术实践中的技术训练,其目的在于培养艺术家;二类是强调艺术史的系统教育;三类是强调艺术的教学方法,主要目的是造就艺术师资。

 

上述提问明显是针对专业性的艺术教育而问的,那么,专业艺术教育中差异教育必须强调两点。第一,必须明确专业性艺术教育试图使受教者成为三种类型中哪种类型的人,即因“向”施教;第二,专业艺术教育必须根据受教者的资质禀赋使其成为最有可能成为三种类型中哪种类型的人,即因“人”施教。


▼入尘海-综合设计(动画-插画-产品)

 

 

 

 

 

SGDA: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您为何会保持着和学生一起参展、参赛的习惯呢?是否可以为我们推荐一些赛事?

 

叶佑天:

原因很简单哦!参展参赛这个事,就社会层面对我而言早已没有多大意义。但作为一个老师,一个引领人教化人的职业,和学生一起参赛。第一,我是要告诉学生“学以致用”很重要,被社会评判也很重要,参赛是最廉价向优秀学习的一种方式与手段;第二,我是要告诉我自己,参赛可以保持与社会同步、保持我精神上的年轻,获得更多与时俱进的信息。

 

我所知道的好的赛事很多,各个门类都有一些行业权威和体制类权威的,如果让我推荐,具体的我就不说了。但可以告诉大家一个路径:从大赛主办单位、评审机制、评审专家自身水准就可以看出赛事基本走向,在判断出赛事目的是要干什么后,再根据自己为什么要参赛来作出决定。

 

日常上课指导学生创作

 

 

 

SGDA:

“壹葉堂”是一个怎么样的机构?您在这里担任导师的过程中有哪些经验与心得?

 

叶佑天:

壹葉堂是国内一所秉承”创新、超越、不断否定自我、质疑所有事务并试图解决问题“的非商业、绝对学术性创作机构。机构分驻北京、武汉两地,近年一直以学术创作为己任,壹葉堂团队由1名博士后、5名博士、22名硕士、4名本科生结伴而成,以创作型研究为宗旨的学术性组织。

 

自2013年成立至今,能够坚持下来的原因其实很简单。第一、廓清学术性机构与盈利性机构的差异,清楚壹葉堂“是什么”“应该做什么”就好办了;第二、搞清老师和老板的区别,壹葉堂是培养人、育化人的场域,壹葉堂团队成员身份无非就是老师或学生,学者或学习者,我们各自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就完美了。

 

▼壹葉堂团队成员大合影

 


暗香疏影-诗意动画

 

 
 
SGDA:

您一直以来,都在专注于影视动漫与视觉艺术的教育、传播与创作工作,据您的观察看,发展到今日的中国动画,到底出现了哪些问题?我们又该如何积极改善?

 

叶佑天:

2016年我提过几点问题,譬如:学科方向的偏离、权威评价体系的误区、人才“选拔”的尴尬、职业培养层次的错乱。当时提出的时候,还是引起了教育界普遍关注。但一晃又过了几年,这些问题明显得到改善,但新的问题肯定又在不断产生了。

 

▼背影-诗意动画

 

 

 

 

如果要从根本上改善,我们得清楚下面几个根本点:首先,动画教育者与从业者得清楚“动画”到底是什么;其次,要清楚动画曾经有什么与未来又需要什么;再次,在这个时代我们又能为“动画”务实地做些什么。

 

最后,特别告诫年轻人,“学动画”不是“看动画”,选择前一定找真正的专家和从业者了解清楚。记住:“入动画行需谨慎”,学动画以上90%的人学了一年后心理上就已经放弃了,95%以上学生毕业后改了相关专业甚至无关专业。那么,中国动画的普及性教育亟待提高,需要从少儿中培养起真正热爱的动画的人。具体做法,可以参看“中国足球”如何从本质上真正提高寻找改善之法。

 

▼和可爱的学生在一起

 

 

SGDA:

在您看来,中国的艺术教育中,有哪些很好的教学道路可以尝试?

 

叶佑天:

为适应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我国当前在艺术教育课程标准、艺术教育教科书及课程中的确增设了新的艺术素养教育的内容。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当前的中学、高校艺术教育标准普遍与教学内容局限、教学手段单一、务实性研究成果较少、教师培训课程缺乏等问题。

 

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学方式应该更多的以“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新技术在艺术中的创作表现能力、审美批判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为前提的教学道路设置,只有从根本上来回应,才能使得尝试变得更有效。

 

▼全国巡讲之在各大高校讲座

 

 

 

 


 

 

 

连续长时间关掉通讯工具来看书喝茶,

享受消失在喧嚣人间的快感。

 

 

SGDA:

您为何会喜欢上马拉松这一运动,平时习惯通过哪些方式进行自我放松?

 

叶佑天:

因为马拉松是耐力性运动,坚持能跑的人毕竟是少数,加上这个运动容易操作,同时可以在奔跑时可以很安静地边跑边思考。

 

平时最习惯的休闲方式就是连续长时间关掉通讯工具来看书、喝茶,享受消失在喧嚣人间的快感,体验自己还活着的过程。这样的方式我最放松!

 

葉堂团队登山运动

 

 

 
SGDA:

是否遭遇过创意或者想法枯竭的时候,您是如何调节与突破的?

 

叶佑天:

是的,经常会遇到思维枯竭的时候,但我会平静的接受并静静去改变。我调节与突破的办法就是在关掉通讯工具的前提下做下面的事情。

 

首先,看更多的哲学类、科技类、非艺术类之类的书,同时做更多设计同仁一般不喜欢做的逻辑性笔记;其次,花更多设计同仁舍不得的钱查看更多网络上的国际资源;第三,喝更多的茶,默默地翻看很多年轻人有即兴想法而又非成熟性创作或写作而获得启发,不再看成功设计师已被认同的作品,否则会引发我的思维陷进去,从而让我思维得不到更新。哈哈!

 

多次为文旅部策划各类大型艺术展览

 

 

SGDA:

近段世界为何您选择脱离和社交媒体,“闭关归尘”?

 

叶佑天:

喧嚣的世界时时让我找不到自己,过于便利的社交媒体让我的思维时常出现片段化状态,有时简直让我无处逃遁。

 

近段时间我只是想有更多的时间独处,让自己好做更多的内在整合。是的,打过交道的朋友都知道我的性格两极明显。我既是一个喜欢热闹也健谈,喜欢朋友也善交的人;我也是一个极度喜欢安静与更愿意独处的人。这段时间我只是想从我的真朋友和假朋友那里抽身出来,回到“我自己”,找回那个叫“柳山尘一”的人而已!我经常突然“闭关”,也可能突然“归尘”!

 

SGDA:

“酒”在你生活里是什么样的存在呢?

 

叶佑天:

首先,酒从来就不是我生活中的必须存在,我爱酒但绝不上瘾;其次,我喜欢喝酒但从来没有人可以把我喝醉,因为我随时可以坚定的不喝,除非我自己想喝醉;再次,把喝酒与功利性纠葛在一起,这样的酒我不喜欢喝,因为我豪饮的那一刻绝不受制于酒;最后,喝酒让我在创作和思考上很兴奋,但不会癫狂还有,我的酒友很固定也很传统,这样喝起来没有丝毫的压力,即便是吹牛还很有连续性,让所聊问题一次比一次更深入,这可以让思维持续性进步哦!

 

与师友分享:酒别瞎喝,认准人谈准事;酒中别瞎言,尽量做到谈学术谈创作别谈人。


▼喝酒日常

 

 

SGDA:

不限于设计领域,您平时如何汲取知识?

 

叶佑天:

其实在这点上,我应该和大家差不多。首先得看书,看大量各类的书,这一定比听人吹牛X更有用,因为看书比聊天更具系统性,因为它源于作者缜密思维的总结;其次得交友,年轻人多跟自己年长的人交朋友,学习长者的思维方法与设计规律中老年设计师其实最应该同小年轻交朋友,学习他们接受问题的敏锐与思维的叛逆及尝试的大胆;最后,当然是把前面两点做好。哈哈!

 

SGDA:

对于想要进入艺术行业的年轻人,您有什么建议?

 

叶佑天:

谈不上什么好的建议,但希望可以启发到大家,如果年轻人想成为一名好的设计师,可以给一些方向。

 

第一,好好读书很重要。这句话很虚,但书没读好的,的确难成为一名持续可以发力的优秀设计师,至多就是设计类工人;第二,天赋必不可少。书读好了而对视觉的东西不敏锐,也很难成为优秀的设计师;第三,艺术品味是关键。不是说书读好了,对视觉敏锐了就有品味,它需要大量的艺术训练和坚韧的耐力才可以做到;第四,挑剔的生活态度。设计本来就是一个创造性工种,创造本就代表了陌生和“尚不被人接受”,更甚于挑剔还会被看作“思维有病”,所以必须有接受不被人理解的勇气。

 

▼淡愁五叠-诗意插画

 

 

SGDA:

不限专业,请为我们推荐一段话、一本书、一部电影或一位您觉得值得推荐的人。

 

叶佑天:

我推荐最近喜欢的两个人吧!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加缪,前者是俄罗斯的一位哲学家兼文学家,后者则是法国一位哲学家兼文学家,两者有着身份的共性,但思维都十分深邃。

 

 

 


 

 

 

SGDA老一辈优秀设计师兢兢业业的
专业精神,时时都打动着我。
 
 
SGDA:

您最初是怎样接触到SGDA?是否有故事可以与我们分享?

 

叶佑天:

应该说我是2006年开设接触SGDA,当时的中国平面设计教育正在越来越国际化,其时我从事的更多设计工作是平面视觉类,所以十分关注SGDA。

 

谈起故事吧,倒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当时仅仅只是基于对自己专业能力的检测,毫无疑问SGDA是国内最权威最专业的设计组织,老一辈优秀设计师兢兢业业的专业精神时时打动着我,从而就开启了我与GDC赛赛频繁接触,特别是摘取GDC2015最佳奖、多项评审奖之后,在黑一烊老师和曾军老师的引荐下,有幸成为SGDA一员。

 
▼2019年抵深在雕塑家园和SGDA会员豪饮

 

 
 
SGDA:

如今设计的所承载的媒介越来越多样,“平面”早已不再平,站在您的角度看,您认为SGDA该如何调整机制才能容纳更多优秀设计师?

 

叶佑天:

这个问题十分好,我甚至认为这个问题应该作为我们SGDA的日常性工作来思考。或许一直在高校从事教学工作的缘故,我更多考虑的是协会学术性可持续发展问题,人才是根本。

 

我有几点看法:一是协会必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指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国际平面设计新需求,解决新问题。二是协会必须关注内外部学术生态。一般协会区别于高水平协会的根本区别在于设计学术生态,设计学术生态(包括协会学术氛围及学术组织、协会规章制度等等)是SGDA的灵魂和根本。三是加强协会的研究型管理。以学术研究的方法论来解决管理中的问题。SGDA的所有工作,应该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学术特征,因为我们是围绕学术和服务于社会来开展工作的。从协会到各种会员的潜能性培养,都要在对标国际顶级设计协会的横向比较中总结好的经验和不足,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协会品质。四是开放办协会。当前协会层面的顶层研究不够,刺激鼓励各机构及会员对外学习还可以提高,对标国际顶级设计协会,追赶超越的意识亟待提高。五是对标对表。很多工作不能仅仅是自己和自己比,不能就事论事,更多的应该是与国际顶级设计协会比,与社会的需求比。对标对表的才可以协会工作更具象。六是实施路线。要找准差距,补齐短板,不能停留在纸张上,不能只在形式上办几个展开几个会,应该有路线图和时间节点。七是SGDA所有会员齐努力。强化团队意义和合作精神,强化会员差异性发展,同时开启会员淘汰机制。八是提质进位。

 

文旅部领导多次关心与观摩叶佑天诗意动画创作情况;2018年叶佑天”诗意动画“专场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SGDA所有工作的目的就是实现提质进位,就是建设更国家化的一流设计协会。只有这样优秀设计师才能看到希望,SGDA才更具吸引力。

 

SGDA:

对于SGDA的未来发展,您有什么期盼与建议?

 

叶佑天:

第一、参与更多国家与社会大型设计项目;第二、充分吸收更多的优质设计人才;第三、拓展更多国际及国内跨领域合作;第四、让更多设计成果获奖成为亮点;第五、以深圳建设为发力点,让SGDA更多设计能够参与国际设计领域的统筹与竞争。

 

 


 

 

 

以上内容由SGDA与古田路9号联合报道

 

 

2020-2021线下采访花絮

 

 关于SGDA 
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SGDA)成立于 1995 年,是国内首个非牟利的平面设计专业组织,旨在展现杰出的设计成就、鼓励和促进专业创作和探索的学术精神,推动社会对设计的关注和平面设计发展。促进协会和国际专业机构的学术交流。协会尊重每一位会员的同时让会员分享协会的荣耀、并努力成为观念开放和领先的学术研究者和专业实践者。
 
 关于古田路9号 

品牌创意/版权保护平台,于2005年7月创立,以探讨专业品牌创意为基础内容,致力于打造中国最知名的版权保护专业品牌创意网站。9号旗下还有总标头(知识产权平台)及掘物(创意电商平台)等。

官网 Web|www.gtn9.com

 

 
SGDA秘书处
电话 Tel 丨0755 - 8860 6391
邮件 E-mail 丨gdc@sgda.cc
官网 Web丨www.sgda.cc
微博 Weibo 丨@GDC平面设计在中国
微信 WeChat丨GDC-1992
 
SGDA微信公众号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合作意向,请给我们写邮件吧:)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XkS3SzaipBqCezOwJiJQ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