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2
生于香港,成长于多伦多, 现定居北京。 热衷于跨越及连接多元文化的语境,接轨本土与国际,及将小众文化带至大众市场。2015年创立工作室 Meat Studio。 作品奖项包括 TDC 纽约字体俱乐部作品奖,Tokyo TDC入选,GDC Award品牌设计提名奖,Award 360 100年度品牌设计奖等。
—
在成立Meat Studio前,窦誉笙已经在奥美等广告公司深耕数年,这既是他思考和工作的储备,也是其建立个人工作室的逻辑缘由。窦誉笙长期奔走于香港、多伦多、北京等不同城市,多元文化背景使得Meat Studio的设计既有着国际通行的视觉语言,又扎根于本土文化的背景传达。他认为“平面设计是委托者、设计师和观众的三方对话”,以沟通与洞察而设计易懂且据有专属性的方案是他作为视觉传达者的坚持。
作为新锐的设计师,他展现了新生代设计的巨大能量;作为年轻的设计工作室,Meat Studio当前势头正猛,已经在诸多品牌形象搭建与翻新案例中获得好评。今天我们走进这位设计师的世界,感受作品中所传达出的特有的柔韧又接地气的活力。
问问题,
比给答案更重要。
您是从什么时候产生了想要从事设计行业这一念头的?有什么契机吗?
窦誉笙:
从小就对视觉比较敏感,比如喜欢在课本上画画小涂鸦,对妈妈包包上的logo字一直印象很清晰(MOSCHINO在90年代的包包上字体是condensed grotesque sans serif左右滑动的,童年遗留不少此类非常具象的视觉细节),看教课书主要看封面和视觉化的信息图表,沉迷于各种日本及欧美漫画等。
念多伦多念高中的时候,在艺术选修班里学习了关于波谱和达达艺术,从而发现了艺术和设计不一定需要传统的“功底”和“手艺”。以一些波谱的丝网印纯色块作品和小型手工达达“雕塑”考进了大学的平面设计专业。这个转折点告诉了我艺术和设计比较自由,弱项完全可以转换成强项,这个思想上的自由度让我决定从事设计行业。
▼于多伦多上学期间
▼高中时期的作品
SGDA:
您出生于香港,在加拿大多伦多长大,现在北京工作,多区域的成长环境给您带来哪些不同阶段的体验?
窦誉笙:
文化和环境对我的影响非常的大。从小父母会带我到多个国家旅游,让我从小就对文化的多元性很感兴趣。
从香港移居多伦多再移居到北京,我对每个城市都有很多回忆和联想,这几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氛围、审美都有着一定差异的个性。但我认为与其分类和定义,发掘不同文化之间的共性更有趣。我觉得真诚的、有好奇心的、有个体态度的人和事不需要被所在地去定义。
▼于香港生活
SGDA:
很好奇是什么原因让你最终选择定居在北京,有什么故事可以分享吗?
窦誉笙:
喜欢有冲击力同时有冲突感的城市。因为家庭关系,19岁前的我主要是在香港、多伦多、纽约三个城市来回转。第一次到国内的城市是北京,那种刺激是很难忘的。以前我对中国的印象和理解很窄,就是透过香港这个城市,所以北京对我的冲击力特别强。就是“嚯!”的感觉,现在还有这种感觉。
SGDA:
能具体聊聊北京给你带来这种冲击力的原因吗?
窦誉笙:
历史与当下的超现实重合,商业与文化的暧昧关系。北京还是有一种难以描述独一无二的劲儿——你总是判断不清楚它是慵懒还是紧张、严肃还是幽默、土还是时髦。
▼于北京生活工作期间
SGDA:
据悉您在校期间获得了不少设计展奖项和校荣誉榜毕业生的亮眼成绩,可以简单的和我们分享您在大学的经历吗?
窦誉笙:
我上的大学是一个综合大学里的设计学院。我们学习的设计课除了理论和历史课以外,让我最深刻的是 “practicum”,也就是实践课。这些科目分的很细,从字体排印、视觉语言、颜色等基础都有单独的课。每一节课四个小时就在做最基础的设计任务,一段同样的话话可以排几个作品出来,拿到一个单词需要花四个小时去做字间距和字偶距的最佳设定等。
大学前我是完全不知道平面设计有如此多的工匠类环节的,大开眼界之余,也记得老师反复的从非常小的细节上扣我们的作品分数。这听着很虐和很龟毛,一点都不“创意”和“概念”,但我却非常的享受和沉迷,发现这个事情好像没有终点。做设计的时候,我会经常想起在学校的时候,对于老一辈的设计工匠们,我们习惯电脑的设计师的作品可能永远“就那样”,很闹腾和缺乏一种严肃。
▼Casa Talia北京芳草地餐厅
SGDA:
在校期间您就进入北京奥美广告公司就业,这份工作给您学业和之后的职场生涯有哪些帮助?
窦誉笙:
一进入职场就接触奥运等巨大的全国项目,会让我很早就对更小的事物、更独立自我的态度有着强烈的喜好。在奥美实习和兼职的几年,也引导了我去思考设计在商业社会的角色,设计和广告行业本质的区别等。
▼于奥美工作期间
SGDA:
从职场设计小白到艺术总监再到创立自己的工作室,您觉得哪个阶段对您来说是个重要的转折?
窦誉笙:
转折最大的还是选择成立自己的工作室。
这个决定代表了我选择和这个职业很长期的相处、决定面对很多自己的弱点、决定去主动寻找机会、决定去把设计做成生命的一部分而不只是兴趣或职业这么简单了,决定学习在坚持自己和放下自己之间找平衡、决定去跟更多喜欢的人一起去做喜欢的事……等等。
SGDA: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您的经历,您会如何描述呢?
窦誉笙:
一句话太难概括了。散落的给一些个人思想的碎片。“做了再说”。随遇而安。扬长避短。你觉得对的就是对的。找共识、多聆听,问问题比给答案更重要。
去找非做这个设计的原因,
希望让世界变美好 0.0001%。
SGDA:
您的作品曾被收录于许多国际性艺术与设计展览,能和我们简单的分享一个您认为印象最深的作品吗?
窦誉笙:
北平机器 – 探讨了卸下了啤酒作为西方的舶来品的一些文化属性、视觉符号、心理暗示等。
啤酒可以长成什么样子?历史和过去的北京,和当代的精酿又有什么关系?当视觉失去了一些惯常我们习惯的一些语境的时候,也就是设计脱下了装饰化的衣服后,还能剩下什么?北平机器是一个精酿品牌,精酿背后其实还是一种 indie spirit (独立精神),就是别人怎么样,我就不怎么样。
▼北平机器
这种叛逆是独立音乐,独立出版,以至与独立的精酿酒厂的灵魂的根基。所以我们看了看精酿都长什么样,我们就做成对立面的样子,让我们摆到跟同品类的谁一起都有冲突感和违和感。
SGDA:
初次作为策展人为 2012年北京国际设计周策划“本能 Paper Instinct”的展览,感受如何?从参展人到策展人身份的转换,心态有什么样的变化吗?
窦誉笙:
主要是想作为粉丝去给到一些自己喜欢的内容创作者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就是我喜欢这些东西,所以我想更多人看到它们。
本能 Paper Instinct 描述的是纸作为很“生”很基本的载体,解锁了人的自我表达欲。我们找到了众多就算亏本也要把自己理念印刷留存下来的一些人,包括摄影师、插画师、设计师、编辑等。设计理念受到70年代地下音乐传单和"fanzine"的文化启发,采用了极其简单基本的设计语言,透过使用彩色纸张复印完成。
▼本能 Paper Instinct
SGDA:
您也参加过不少的国际性艺术与设计展览,那您觉得国际设计力量和本土设计力量是否会存在差异呢?
窦誉笙:
设计是社会的产物,所以某一个城市的设计必然跟它的所在地有着关系,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各地之间有差异,各地里的设计就会有差异。但同样城市之间总有着通性,设计也会反映出来。
▼胖妹面庄
SGDA:
您热衷于将小众审美应用于大众市场,让小众文化接轨主流的商业,在这一方面有没有什么项目案例可以跟大家谈谈?
窦誉笙:
胖妹面庄是一个好的例子。胖妹本是一个来自重庆和北京的苍蝇馆子,但她家的面是长期占据北京面食馆榜单 top 1的。这就是小的个体,大的能量的典型例子。
我们接触了胖妹面庄后,发现品牌也有意愿去发展并突破自己,让品牌的整体体验去匹配出品的水准,毕竟在主流消费群体里,不是谁都愿意排大队后去蹲一个“小破店”的。在品牌形象和建筑的整体升级后,胖妹面庄迎来了米其林必比登的荣誉,同时扩店到了三里屯太古里,大幅度放大了潜在的受众群,是因为它索取了自己“小众”的基因,放大了这个特性,再去置身在更加“主流”的商业环境里,这整个是一个意图极其清晰的Rebranding过程。
SGDA:
除了品牌的挖掘与创造,Rebranding同样也是您的强项之一,“胖妹面庄”作为一个很好的案例,对于一个已经经营4年的餐厅,在做到品牌翻新的同时不让顾客遗忘原始的品牌内容,这样的创新难点在哪里?您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窦誉笙:
Rebranding 是必然会造成一些用户的反感的。我们会和品牌方一起对比,品牌重塑还是维持现状的可能性更多。如果品牌决定改变,而已知会有 XXX 的潜在风险,但是同时有 XXXX 的可能性开拓,只要对比下就可以作出合理的决定。
品牌翻新需要慎重考虑品牌已有的资产,在观众心里已建立的印象里,什么是正面的值得保留的我们可以作为基础重建或加强,什么是负面的甚至是不确定的无感的,是需要割舍的。创作本质不难,但接受尝试所带来的位置,然后还是选择改变是需要品牌方及设计方共同去主动选择相信的。
SGDA:
2021年您在GDC Show的线上演讲分享中有提到关于综艺男团INTO1的LOGO、VI设计这一商业项目,可以分享以下其中的灵感吗?
窦誉笙:
大部分人成长都会有喜欢过的明星。在这个稚嫩的人生阶段里,你感受,喜好都是最直接的最不羞涩的最有荷尔蒙的,也可能是你以后成年后最后悔的,但他/她还是你青春里抹不去的部分。
▼INTO1
大部分设计师对于 “偶像” 可能都不会有很高的评价,但我觉得青春的记忆是每一代的文化产物关键的部分。
我们大量调研了各代各地年轻人群体里有影响力的明星的设计产物,文化符号、视觉调性等。有凝聚力的、不排她的、能承载记忆的、能容易被通俗和大规模消费的视觉会是怎么样的呢?如果我们是粉丝们的岁数的话,我们是会被什么样的性格表达打动呢?我觉得什么样的受众都需要和值得共鸣感,粉丝的喜好一点都不“low”,为他们人生中的一段创作回忆的符号,让我们觉得很有趣也很振奋。
SGDA:
您在设计过程中如何让作品接轨本土与国际的?能举个例子进行说明吗?
窦誉笙:
工作室的团队以及我本人,都有着国内外多地生活、学习、工作的经验。接轨本土与国际对于我们来讲是自发的、自然的,因为我们在中西方文化里都有着经历和共鸣感。
在作品里,我们会尝试把设计去风格化,这并不是因为我们喜欢国际主义或者标榜设计必须只能理性化,而是我们希望我们的设计能给尽量多的人更多的空间去感受和理解。而更开放的作品必然不会有明确国界的标签或执着的,我们希望我们的作品是忠于该品牌出现的社会语境的。
▼水猴子
SGDA:
您曾说过“平面设计是委托者、设计师和观众的三方对话”,我们要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窦誉笙:
设计起码是有三个角色参与的,给出需求或命题的委托者、负责视觉表达的设计师以及获取信息的观众。这是一个反馈回路 (Feedback loop),缺少其中一方的参与,设计会变得更像纯粹自我表达的创作。
三方的需求结合着造就了一个“设计”,委托方对于设计应当带来的效应的期待,设计师对于视觉传达的表达欲和发现欲,最后到达到观众对于设计获取后的反应。我认为设计尽量考虑到平衡三方的期待和需求,如果三方其中一方完全被忽略了,设计就会容易显得单薄。
▼大小咖啡
SGDA:
那您在与甲方的沟通过程中遇到意见分歧,您如何说服客户接受自己的方案?在这方面有没有心得和技巧?
窦誉笙:
如果设计师”说服了”一个客户,估计这个观点本来客户就是有一定接纳度的,只是他需要被推一下,而这说不上是 ”说服“ 而是 ”引导“。
我不会认为客户需要”接受“我的方案,而是花足够的时间去聆听、了解、总结、引导。以上如果是系统性做足了,并且透明展示给客户了解到我们做的每一个决定时,都是建立与之前的共识的话,没有任何一方需要被说服。
从一开始就认知自己和客户是在同一边上的,去尽早找到双方一些认知上的交叉点,并不停在这些交叉点建立品牌的基础,埋下做视觉决定的线索,项目就更有机会顺利。都是想做好的设计,哪有客户想花钱花精力逼着设计师做不好的设计?
▼Litheum
SGDA:
您非常擅长于用设计体现品牌文化和价值,请问在设计思考中对于美感以外的这些着眼点有哪些经验吗,可以举例分享。
窦誉笙:
美感其实很重要,美本身其实就是意义,美就是力量。我认为除了理性解决问题以外 (这是基础,也是行业的道德门槛,不尝试或尽力解决问题,是一个职业道德缺失),设计师也需要和品牌一起去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品牌?品牌可以为社会提供什么?这个品牌为什么值得活下来?为什么这个品牌的表达就值得占用社会的资源?这个品牌为人带来了什么正面的影响吗?(可以把以上“品牌”全替换成“设计”再问一遍。)
设计师的工作是很优越很幸福的,所以设计师很擅长制造无用的、添堵的、多余的设计。对品牌及自己的灵魂拷问很关键,我们生活在信息爆棚的年代,而绝大部份的信息是重复的同化的零和的,我会尽量要求自己和合作的品牌去找非得做这个设计的原因,希望让世界变美好 0.0001%。
▼念念行旅
SGDA:
您在创意圈已经有自己的一番成就,您还有什么其他的还未实现的目标吗?接下来的规划是怎样的?
窦誉笙:
第一点是希望工作室继续发展Rebranding的业务。我们很喜欢透过视觉形象设计帮助品牌发现自己,协助品牌考虑历史同时设想未来。也希望透过Branding及Rebranding的积累,接触影响力更大、受众面更广的品牌,让我们的设计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第二点是希望工作室更多重心放在连接国内外,做跨文化的品牌设计工作。近年在多伦多设立工作室后,开始接触国外品牌拓展至国内的 Rebranding 项目。我们同样也希望多接触从Branding角度协助国内品牌发展到国外,透过设计让自己从小接触的两个文化有交流,我们觉得很有趣,同时也有美好的一种使命感吧。
第三点就是兼顾商业发展的同时,多推动工作室的形象树立和对外推广。Meat Studio最近加入了 AUFI (ASK US FOR IDEAS) 的国际工作室网络,成为了里面首个国内的设计工作室。透过 AUFI、032C、 Vice、Its Nice That 等的接触和报导,我们发现我们的设计在国外也是有一定关注度的,但是工作室的推广和作品集梳理需要匹配上。
▼ASK US FOR IDEAS
ASK US FOR IDEAS 始终坚持建立联系,创造新的可能性。十多年来,利用洞察力、经验和知识将世界上最雄心勃勃的品牌与世界上最鼓舞人心的创意机构的策划网络联系起来。这些合作伙伴关系产生了非凡的工作,将企业从初创企业转变为家喻户晓的企业。
▼Its Nice That的报导
强调工作室每个个体的意见表达,
一起沉浸在完整的设计过程。
SGDA:
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工作室Meat Studio吧?主要业务面向有哪些呢?
窦誉笙:
品牌视觉形象设计, Branding and Visual Identity Design。我们比较感兴趣做较为深入和使用期长的设计,品牌形象正好符合了此需求。
▼gogo
SGDA:
工作室于今年已进入创立的第7年,作为行业中的新新企业,您对工作室有什么样的发展目标吗?
窦誉笙:
做出能走进更多人生活的设计,帮助更多我们欣赏的品牌发现并表达自己。在国内外设计行业及消费品牌快速的更新迭代当中,长期做留得下来的设计。
▼Tiptoe
SGDA:
您的设计团队成员和分工是怎样的?在挑选成员的时候会比较注重哪些特质呢?
窦誉笙:
我们强调工作室每个个体的意见表达,诚实去表达自己对项目的意见,自己觉得问题该怎么解决,甚至自己主动表达希望把项目做成什么样子的。结合主观兴趣意愿,和客观客户的需求,因为我总觉得盲目只追求客观和理性是不科学的,毕竟绝对理性不存在,都是在个人感性界定的定义里的“理性”。
希望是团队一起沉浸在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我们很少强调哪个设计师的哪个方向,所以团队的阶级感也不强。
▼Meat Studio成员
挑选成员,第一步当然是看作品,整体的执行完成度是否基本过关。个人风格和调性会加很多分。还有就是人的沟通能力、表达欲和为人处事的态度。
▼Pinpoint
此处视频可点击链接观看
SGDA:
您在创办工作室过程中,遇到过最艰难的时刻是什么?
窦誉笙:
投入了大半年的设计在没有被通知的状况下被弃用。没有客户的时候愁没有客户,有客户的时候愁项目不够“好”,“好”项目多了愁、“做不好”,相信的设计得到冷淡的反响……等等。
SGDA:
“工作室”的创办以及您的设计态度与风格中可以看出您有自己独立的理想、鲜明的态度与原则,当下越来越多的大牌会寻找小众的设计,您觉得这是不是一种机遇?
窦誉笙:
独立的理想,鲜明的态度和原则,无论大牌需不需要,我和我们都是会坚持的。主流及大众文化从来都是从小众和边缘文化吸取灵感的,时尚就是最显然的例子,单品都是从亚文化走到大街上的。
▼幸邻
SGDA:
每个地方的市场环境不一样,每个客户的要求也都不尽相同。您是怎么寻找或选择客户的?
窦誉笙:
设计项目毕竟是人与人的碰撞和交流,需要大致审美理念,价值观等都是对上的。门当户对及相互欣赏吧。我们会选择主动选择我们的,真诚相信自己品牌的,相信并喜欢设计的客户。
▼NBA Playzone
SGDA:
请说说Meat Studio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窦誉笙:
审美及阅历结合了本土化和国际化,这种阅历和视角是自然流露的。善于并勇于质问事情本质,设计方法和过程完整。
不要压制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
哪怕再奇怪或“不酷”。
SGDA:
如果进行自我评价,您觉得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设计师和管理者?
窦誉笙:
我跟很多设计师其实没太大区别。及格的才华,及格的执行能力。是一个喜欢字体和字体排印的设计师,喜欢细碎的规则,喜欢视觉文化和习性的历史来源,喜欢调研。喜欢问为什么。
作为管理者,我还是初学者。我很相信团队的力量,会尽量让更多的人发言和参与。我觉得值得做的事情,就值得和别人一起做。我的愿望就是吸引更多设计看法类似的人,一起做大家喜欢的事就好。在时间管理,清楚表达任务上,在确切和自由上的平衡,都持续在努力改善中。
SGDA:
生活里什么样的习惯或者爱好可以潜移默化地帮助你保持“很潮的设计”、“先锋的设计”和“年轻的设计”这样的标签?
窦誉笙:
不要压制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哪怕再奇怪或“不酷”。
我会一直保持关注Indie culture的很多方面,从独立音乐,电影,餐饮品牌,消费品等等,我都偏爱 “underdog”。我觉得不完美和不成熟的东西都是最有魅力的,这个是很多年的习惯了,我进入设计行业最开始也是从大学接触独立音乐和乐队后,做独立出版开始的。
▼个人独立出版作品
SGDA:
在成长的路上有没有对您影响特别大的设计师或者帮助很大的人?是他们的哪些特质影响了您?
窦誉笙:
Paul Sych、Neville Brody、姜剑、Adrian Shaughnessy。
Paul Sych 是我毕设的老师,他是与 David Carson一块设计Raygun的一位加拿大有影响力的设计师。Paul会经常推动我们去做叛逆的、不听话的、属于自己的设计。他让我意识到“设计师”是可以多么的Rock and roll,也让我意识到我没我自己想象那么酷。
▼paul sych的作品
在校期间很喜欢Neville Brody80和90年代的设计,叛逆但是控制,有力量但是不急躁。也很喜欢他对于平面设计和广告的区别的理解,他认为广告是为了卖东西的,本质上是在修饰甚至遮掩,而设计是为了讲事实的,传达真相的。我同意。
▼Neville Brody和他的作品
Neville Brody是brody associates的创立者。这是一家专注于数码、字体与视觉设计方面,倡导创新创意的国际化设计机构。他一直被认为是全球平面设计领域的先驱者,而与众多唱片公司(stiff records)、杂志(the face 与 arena)以及知名国际化品牌的合作(如三星、雅马哈、LVMH、耐克、BBC和伦敦时报等),更是为他在艺术指导和品牌策略等方面,建立了广泛的声誉。他最显著的贡献是为《The London Times》设计的新字体以及为业主Nike公司印刷设计的知名广告语“Just Do It”。
姜剑是我第一位真正意义长期相处的“老板”,也是我在北京最早的一位朋友之一。他作为一个创意行业的领导人给到了我们很大的自由度和信任,我感觉在我相信自己前,他先相信了我。
Adrian Shaughnessy是一个设计评论家和教学者。看了他很多年的书后在 19 年的时候在伦敦 RCA 字体进修认识了他。给他看了自己的作品后,给了我很多的创作意见和事业建议。我问他设计行业经常标榜极其理性化和“解决问题”,作为设计师到底应该表达自己还是只追求 “有效”?他说我有效可以有很多种,但必须要做自己, Subtlety never helped anyone”。
▼Adrian Shaughnessy
Adrian Shaughnessy 是世界领先平面设计师之一。AGI会员,在视觉传达的各个领域都享有广泛的声誉。现任皇家艺术学院视觉传达系高级导师。他作为联合创立者,创立了颇具影响力的Intro设计集团,该公司是数字技术与数字动画的先驱。
SGDA:
工作疲惫的话一般用什么方法调节自己,有没有比较有效的方法?
窦誉笙:
冥想,打游戏 (RPG 居多),看剧,跟女儿玩,去公园或大自然散步。
▼和女儿、太太一起
SGDA:
女儿的出生有没有为你的设计生涯带来别样的灵感?
窦誉笙:
主要是时间的碎片化和压缩。女儿是我和太太自己带的多,每天大部分我们仨都一起。
灵感就是家庭和工作都不像过去,做决定会快很多。女儿从小盯着我做设计,也会偶尔点评,从 “我喜欢粉色的” 到 “这个不好看” 到“我更喜欢这个A因为那个A做的三角形形态不美“,女儿经常会给我一眼刺穿的批判性反馈。
SGDA:
疫情的这几年在生活中有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吗?能简单的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窦誉笙:
疫情几年,多伦多北京两地跑,多次隔离。
长期封闭空间里会经历很多反思,女儿不在身边报复性的连续工作多个小时,下午一人喝醉,半夜对着镜子 rap,天天早上看央视新闻做俯卧撑。
SGDA:
结合之前的一些经验和经历,对年轻设计师的成长有什么建议?
窦誉笙:
多学习、多吸收、多提问、多质疑。做自己喜欢的设计,准备好长跑。
SGDA:
您是如何接触到SGDA的?有什么故事可以和我们分享吗?
窦誉笙:
应该是透过UDL深圳的SGDA会员Mos廖子成。因为 2019 年北平机器在 GDC 获奖了,在深圳的颁奖现场Mos介绍了一些会员认识。
SGDA:
能聊聊您在GDC的获奖经历以及获奖作品吗?
窦誉笙:
第一次投递是 2019 年北平机器,有幸获得了品牌设计专业组的银奖,是和cheeer studio并列获得的。现场看到了很多在网上关注或有联系的设计师,虽然没加上几个微信。刚这一年应该是THK形象设计获得了一个优秀作品入围。
▼THK (GDC Award 21入围作品)
SGDA:
您认为GDC和SGDA对设计师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窦誉笙:
我觉得协会还是组织应该可以给到设计师一些凝聚力的作用。设计师可以有平台容易获得关于行业的资讯,初入行的设计师可以透过浏览会员去认识行业里有什么活跃的设计师、团体、活动等。
SGDA:
作为会员,您更希望参与哪些类型的活动呢?
窦誉笙:
线上主题性的讲座或者论坛,可以更多更精准或深入的话题,邀请设计师甚至是品牌一起探讨设计和行业的现况。
SGDA:
对于SGDA有怎样的期盼与建议?
窦誉笙:
多给到年轻设计师展示自己的机会。多促进国内外设计的交流,让国内年轻的设计师可以看到更多、更全面、更多元化,不同角度切入的设计思维。
INS:meat.studio
Weibo:MEAT_设计工作室
Web:meat.studio
Email:hi@meat.studio
以上内容由SGDA与古田路9号联合报道
2020-2021线下采访花絮
《SGDA 能量秀》已全面发售
抢购价¥119
(真•超值抢购)
▼
购买方式
品牌创意/版权保护平台,于2005年7月创立,以探讨专业品牌创意为基础内容,致力于打造中国最知名的版权保护专业品牌创意网站。9号旗下还有总标头(知识产权平台)及掘物(创意电商平台)等。
官网 Web|www.gtn9.com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合作意向,请给我们写邮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