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1
GDC Award 2021获奖作品
“有好书读胜看花”,然而,随着图书数量不断攀升,人们寻找好书的时间成本越来越大,同时,选题和装帧的同质化,也增加了人们的选择困难。想要在茫茫书海中,挑选一本与自身需求高度契合、有独特意义和话题性的书,依然是一件不太轻松的事。
无论是选书还是做书,都是在有限的空间追求最大限度的阅读自由。书籍素来有“最廉价的奢侈品”之称,有限的利润空间,决定了一本书很难在内容和形式上面面俱到。首先,书籍的内容生产流程复杂、周期较长,市场机会却转瞬即逝,因此对需求的回应很难做得深入;其次,相对于其他产品,书籍在材料和印刷工艺上的可选择性较低,成本压缩又进一步限制了印装和材料,很难做到精细化。贴合读者心意的书籍,必然需要较大的投入,最终却可能因为成本较高而使读者望而却步。
因此,对于一本书来说,内容与形式的矛盾、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是始终存在的。数字阅读的到来,加速了内容与形式的分离,极大地降低了阅读成本,一度动摇了纸质书作为主流信息传播媒介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设计出一本内容与形式高度契合、高传播率和高需求度的书?设计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养?今天,让我们与GDC设计奖2021书籍设计获奖者进行一番话谈~
有契合感的书,
一本就够了
阅读并不是机械式的信息传递和接收,因为阅读者是活生生的人。比起数字媒介,纸质书独特的装帧、版式、字体和纸张材质等细节,营造出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更容易让读者进入阅读的心流状态,用更丰富的细节,回应着人们阅读时微妙的心理活动,保证了人与书的深度对话、读者与做书人的精神互动。
以往的书籍更多是读者与作者的互动;当前的书籍,因为设计的深度参与,阅读的互动体验更加深入和多元。提升书籍作为二维平面的表现力,从粗放式装帧设计到精细化的整体设计成为必然趋势。整体设计使纸书摆脱了仅仅作为信息载体的桎梏,实现了从媒介到艺术品的价值升华。
内容与形式的新型组合关系:
形式是内容的一部分
获GDC设计奖2021专业组「出版物类-书籍」金奖
《说舞留痕》受到童年经历的启发。上小学时,每年正月十五学校会组织秧歌游行,“跑旱船”“倒骑驴”“踩高跷”,艳丽的秧歌服,浓郁的妆容,欢快的人群……做这本书时,儿时的记忆就都蹦出来了, 还有班级元旦联欢会上用皱纹纸做的拉花,那些颜色生猛的纸张令我印象深刻,所以第一直觉就想到了纸张。不同纸张扮演不同的角色,我想将纸张的属性与内容结合,探索材料与内容的关系。
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作者将十几种不同质感、克重的纸张混合使用,纸的克重19g~300g不等。柔软透明的皱纹纸像绸带,随着页面的翻动,像舞动的裙摆;灰色粗糙的新闻纸自带纪实属性,强化了真实性;铜版纸的图像还原度最好,由于自带油、光、亮的属性,给人世俗化的感觉,正好衬托市井生活的气息;各种色纸作为章节的间隔,在色彩上与秧歌舞的场面相吻合,五彩缤纷的纸衬托生活中“小人物”光彩夺目的一面;牛皮纸作为在秧歌舞蹈领域的艺术家的正文纸,质朴、深沉,衬托出老艺术家深厚的艺术积累和多年的耕耘。
纸张与印刷结合,呈现多样的视觉效果,带来丰富的阅读感受。还有书口打磨毛边,这种工艺虽很普遍,但我对上下书口没有打磨,而是保留了纸张锁线的半成品状态,阅读时需要先把上下书口切开,每一本切开后的形态都不相同,我希望书籍保持一点自然状态和参与感。
在设计内文前,基本确定了装订方式,也方便版心适用。《说舞留痕》用完全锁线装组合内容,难点是套锁装订很难做到完美,书脊总是有胶溢出,纸张在锁线操作时也容易折损,尤其是19g皱纹纸,不动自动,很难平整,最后索性就随它去吧!
这本书保持了整体概念与图文编排的一致性。书的上半部分讲述民间艺人,他们生活辛苦,但工作之余还有如此热情,即使表演不会被看到,也还是默默坚持。所以在设计时,会把最亮丽的彩色纸张和灵活多样的编排给予他们,这和下半部分秧歌舞蹈领域老艺术家的内容编排形成了鲜明对比。于是作者建立了一套网格系统,来适应书的内容。《说舞留痕》采用复合式网格,上半部分是交叉式的复合编排结构,一套网格的多种使用方式叠加在一起,突出图文的对话情景和活跃的气氛;下半部分用分栏式网格,编排格式化、一致性比较强。
创意要在生活中挖掘,靠借鉴和模仿是不能打动人的。作者希望贴近生活,尽量做到真实和共识性地还原生活的状态,还原最直观的感受,把感受融入设计,提出新的看待事物的角度,美自然而然就会发生。
获GDC设计奖2021专业组「出版物类-书籍」银奖
为此,作者在书籍的形态结构呈现上做了一点与内容相契合的不一样的尝试。其当代部分采用三本不同尺寸的连订,凸起的书脊与对折的古代部分相套合,显得既吻合又富有变化。为增加此书的编辑含量,我还罗列了一些问题并提议馆方在当代部分增加关于画屏的提问,这对读者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及对画屏这一文化元素是有益的。
设计师的个性及多维度的身份在设计中会愈发凸显,这会是一个趋势,书籍设计的风格也会随地区、文化的不同呈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整体设计会愈发受到重视,高品质的书籍设计可能会使书籍成为收藏品。
获GDC设计奖2021专业组「出版物类-书籍」铜奖
《瀚书十七》汇集了设计师赵清十余年设计的十七本“最美书籍”,以近千面大篇幅展现了获奖作品的设计细节和设计背后的过程、理念、思考,以及作者、编辑与设计师合作的感悟。
全书用小开本34个印张完成,冷白与暖白的纸色,毛边与直边的切口,间隔交错,封面十七道压痕意喻十七本书的设计历程。每本书的文本版式来自原书,通过环境与人、书影、特写、信息等多层次展现复杂的体例。多变的图文版式,粗糙或细腻的纸张,翻折的声音,触觉、视觉、听觉融合在二维的平面中,构建出令人惊喜的五感印象。
获GDC设计奖2021专业组「出版物类-书籍」铜奖
《金陵市井图鉴》汇集了南京普通人的故事,设计采用了很多日常生活的元素,选用生活中常见的普通纸张,每本书都以不同的顺序装订,在此意义上,每本书都是独一无二的。
书的三边切口也处理成参差不齐,像未裁切一样。书名和标题的字体还原了店铺招牌上的字体。书的最前面与最后面的部分采用红纸,印有南京的歇后语和童谣。全书排版简洁,充满日常生活的气息。
重新思考书与现实、与人的关系,
创造全新的书籍形态
获GDC设计奖2021学生组「出版物类-书籍」银奖
《涟漪》是毕设作品,作者表示,想做一个不那么咄咄逼人、不那么渴望表达自我的设计,就是一本书该有的样子,不需要延展和物料堆砌,不需要展现“量”,没有宏大叙事,不用编撰抽象的故事,不用牵涉某种社会责任。一本书既是开始,也是结束,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是不断和自己对话的过程,创新与是否特别,没有在考虑范围之内,更多是对自己做一个阶段性总结。每一件作品,如果是通过和自己深入对话得到的,那么作品自身就会产生它该有的属性。因此,重点不在于创新,而在于自己——不断挖掘自身,自然得到答案。
在书籍设计上,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对自己所撰写的内容做出回应。《涟漪》在构思阶段,要解决的只是对书籍的内容不断完善。这本书籍的样貌,是因为内容的存在而得到的,设计的力度不会盖过内容的表达。
书籍设计趋势有一个大环境做前提,场景不同就会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趋势与理解。吸引我的书籍设计作品,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会带有某种外在的、显性的种族或民族符号。一个场域或地方特性的魅力,来源于超越自身生活和认知范围的一种新鲜感和陌生感,这对于外来者往往更具吸引力。
因此,制造感官的陌生其实不算难,但相比直接挪用陌生符号,作者更希望用真实的、更加熟悉和普遍的事物,创作出未被觉察的魅力;相比站在职业角度去对这个世界进行理想化,更希望跳出设计师的身份去看待这个世界,可能会得到更加准确的答案。先有对现实的敏感、新的想法,然后通过设计实践去验证,在实践中又会有新的思考和发现。
网络中信息的构成及其视觉化方式,正不断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模式。基于社会认知层面的思考,本人以网络群体极化现象为内容,针对网络阅读方式中所呈现的视觉化现象进行了研习、归纳,以此展开书籍设计实践。
具体为:提取网络群体极化过程中用户与信息互动过程的特点,展开视觉设计;根据对网络群体极化现象中信息主体关系的分析,衍生出书籍“中心起点式”的阅读结构和相应的装订结构,以此从数字化虚拟空间回望、反思当下物理空间的视觉设计与阅读认知行为之间的结构关系并进行探索。
《前言》是一次纯形式的尝试,源于设计者对日常出版物阅读体验的反思。设计者选取汉斯·鲁道夫《版面设计网格构成》一书的开篇前言进行中英文混排设计,旨在建立有序、易读、新颖的版面系统,营造更为沉浸的阅读体验。按“段义”安插图文要素、区分文段节奏,按“句义”加粗关键名称、下划线重点语句,按“词义”规划图注位置、引导视觉走向。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相信即使是再小体量的出版物,也有精巧设计思维的可用武之地。
获GDC设计奖2021学生组「出版物类-概念出版物」铜奖
《谢谢你》是大三时参与的名为“当代活化设计”的课题,要求以“汉字为媒”为设计主题。在通过思维发散后,我们把汉字作为传统思想文化活化再生的途径,将目光聚焦到传统礼法中的感恩致谢文化上。致谢有各种方式,作者通过梳理分析不同语境下感谢背后的语意,以诗词文字为主要载体,探究传统“致谢”文化多元的情感与内涵,以及语言使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启示。
在前期构思与设定时,需要先解决三个问题:“汉字如何为媒”“传统如何活化”“当代性如何体现”。整体上将汉字作为设计元素,将带有“致谢”文化的传统诗歌与意象词汇作为文本。由于是对富含情感内涵的诗词进行现代设计与演绎,因此,作者选择了更加有温度的纸媒,把书籍设计作为核心。
同时,为了体现“当代性”,我们希望它是一本概念书籍,因此没有将文本的可读性作为设计的目标,并且大胆地设定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装帧形式,例如,将中式装订的背包装与现代滚边印刷做结合等。注重书籍整体的氛围营造,寻找传统意象词汇和现代设计意识之间的共鸣与趣味,以此碰撞出崭新的质感,达到文化推广的新尝试。
书籍是能够传递海量信息与内容的载体,所以设计的目的不是展现编排水平,而是透过适合的手法传递背后的信息,基于对设计主题产生的第一印象或感受,思考怎样的图形、色彩或材质等的应用能向读者传达想要传达的内容。
用视觉语言对文本内涵进行延伸,
增强可读性和传播性,
为书籍插画设计或周边设计提供参考
获GDC设计奖2021专业组「插画类-插画」银奖
《十四岁很美》是为同名小说创作的插画,故事讲述了刚过14岁生日的花季女孩姜佳不幸遭遇性侵,她成了一个游走在明暗缝隙间的女孩,生命充满了脱力和无序,再也看不到希望和光亮。小说作家运用了大量的隐喻,于是作者就在思考如何将言辞隐喻转换为视觉隐喻,以及如何通过视觉语言拓展文字的内涵,将对文字的理解和想象融入画面。
小说作家用万花筒隐喻成人世界的多面性和多边性,作者便通过小主人公姜佳行走在万花筒碎片中的画面,来表达孩子暴露在破碎的成人世界的迷茫和无助。万花筒的碎片映射出了不同人物的样子,这些化作焦虑的情绪,带给受害人压力和困惑,也像玻璃碎片一样充满着尖锐的矛盾和危险。
作者在创作时使用了限制色彩,使整套画面具有统一的色彩线索,并且增加了装饰性。色彩设计上,将画面中的白色压缩在很小的范围内,比如微弱的白蝶、雨夜的车灯、电影院的屏幕、门缝及电视光线,用较低的明度表达姜佳内心的压抑和至暗时刻。还有大量的粉色及玫红色调,隐喻姜佳的生活和遭遇。
角色造型、场景道具根据作品的主题关键词进行设计。比如,姜佳的造型是一直低着头,五官表情体现悲伤焦虑的情绪。一直穿着校服,暗示14岁这一年龄。
光影关系的处理,运用了设计处理构图正负形的技巧,可以让人物和背景形成有趣的关联,也可以使画面更为和谐灵动。在人物光线的设计上主要采用了逆光的表达方式,凸显人物轮廓和形态特征,同时,逆光在视觉上更戏剧效果和独特性。场景的光线处理,在绘制时有意压缩受光面,使光线更集中,光影形态更突出。“被压缩过”的光线,可以更好地凸显光线下人物和环境的细节,更主动地强调故事情节。
长江与运河是中国两大重要文化传输纽带,佛教文化也是中国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建筑更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中国佛教古建剖析图》是一张基于长江与运河流域的中国佛教古建筑信息图表,可以直观地展现佛教古建筑的形貌特征等信息,使观众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视觉之美。
《中国佛教古建剖析图》的设计定位是呈现长江、运河沿岸的标志性佛教古建筑,通过两条重要流域传递华夏千年文明,不仅有资料集合功能,还能增强文化感染力。
作者沿着长江、运河探寻最具特色的佛教古建筑,最终选定长江流域的四川宜宾旧州坝白塔、苏州虎丘云岩寺塔,运河流域的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河北承德普宁寺大乘之阁,以及两条流域近乎交汇处的南京鸡鸣寺药师佛塔、南京栖霞寺舍利塔,共六处佛教古建。依据《图像中国建筑史》和《中国佛教建筑》,综合建筑演变数据、文本理论资料等素材细分图表板块,提炼视觉层级。根据搜集的图像文本信息,以手绘形式最大化还原建筑结构,又对资料进行汇总筛选,选取建筑结构、建筑壁画、彩画、佛像等视觉元素做多种表现尝试,以提高图表的视觉效果。
写在最后:
从千书一面到一书一面,
设计的路还很宽
纸书的商业价值,是以它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为前提的。当完成了内容到形式的统一,书籍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就已经实现,设计师的价值接力也就完成了。
如果说,以往的书籍设计,是按照一定的美学范式,对内容与形式进行简单组合;那么,当下的书籍设计,则是基于内容和形式,对阅读需求、阅读行为和阅读心理的适应。
就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来说,与以往“得鱼忘筌”的内容与形式关系不同,当前书籍的内容与形式是一个有机整体。就阅读体验来说,以往的书籍更多是读者与作者的互动;而当前的书籍,因为设计的深度参与,阅读的互动体验更加深入和多元。
书籍的形态从未像今天这样丰富,当前或许不是纸质化阅读的最好时代,却一定是纸书设计最好的时代。从千书一面到一书一面,设计的路还很宽。
—
本期撰文:刘霜
关于GDC Award
GDC设计奖(GDCAward)创立于1992年的中国深圳,每两年举办一次。自创立伊始,GDC设计奖—直通过褒奖和推介最优秀的设计来激励富有创造性的设计师群体。GDC设计奖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设计师参加,从“全球华人最顶尖设计奖项”,正逐步迈向“全球最重要设计奖项”之一。
GDC设计奖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奖项,更是一个不断进化、充满创造力的设计社区,通过竞赛、展览、讲座、访谈等为期两年的系列活动,将最优秀的设计从业者聚集在—起,探讨设计的价值,推动设计的观念发展。
GDC设计奖由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SGDA)策划运营,作为非营利性的专业设计协会,SGDA希望通过GDC设计奖,不断发掘与激励新生创意力量,朝着更公平、更可持续的未来努力。每两年一次通过选举产生的SGDA理事会,负责GDC设计奖的运作与管理。
GDC 官网
gdc.sgda.cc
GDC微信公众号
▼
关注GDC微信公众号&SGDA视频号,
随时接收GDC Award最新资讯!
—
▼